柳晶馨
(甘肃省兰州天庆实验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10)
活动目的地选择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始。针对初中学生外出学习特点,需要选择学生接触较少但喜闻乐见的内容以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而历史积淀深厚的乡土资源便成为首选资源。以此次研学旅行“陕西-甘肃-四川”路线为例,结合三省自然、人文历史大量珍贵资料,体会汉朝、三国文化及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传承,从而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1 预先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参与学生分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性格和能力差异合理搭配,提前组建学习小组。以此次活动为例,将所有学生划分为6个小组,每组成员推选出一名有较强责任心、一定组织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负责本小组各项工作,并合理安排好其他成员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如前期资料查询、研学问题收集汇总、研学心得书写整理等工作,做到分工明确,成员各司其职。
1.2 学生先行了解历史研究性学习需掌握的基本常识。根据研线路设定,学生制定出所要研究的历史问题,在教师帮助下掌握如何进行历史资料收集和整理、调查中采用的方法及步骤、如何进行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如何完成学习收获总结等基本常识。在本次研学活动开始前,各小组成员共确定出三大研究主题并进行资料查询,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2.1 创设情境,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本质即“通过情境的创立和体验,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由学生自行选择学习目标内容、自行提出问题、自己决定研究成果呈现方式。”而“研学旅行”属于实地考察,是对研究性学习的直观体现。以此次研学旅行为例,学生提出的研究问题之一是“张飞只是一名单纯的武将吗?”,带着此问题研学团队走进了四川阆中古城参观“汉桓侯祠”,看到了张飞使用的兵器及事迹塑像,坐实其骁勇善战武将身份,也看到了张飞手书“汉将军飞率精兵万人大破贼首”石碑,证明其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书法家,且庙内文身坐像也颠覆学生对其“虎头豹耳五大三粗”外在形象的传统认知,并最终得出“张飞是一位智勇双全美男子”的研学结论;在阆中古城贡院,学生提出了“科举考试能否成功作弊?”的研究题目,通过参观考试答卷场“号房”,学生们亲身体验号房内狭窄逼仄的环境、阅读号房外张贴的考试规则、并见到被抓获的各类作弊物品,经过小组讨论写成了一篇名为《科场作弊难如山》的小论文,完成了“发现问题、掌握方法、深入研究、形成结论”这一研究性学习的系列过程。通过研学旅行进行研究性学习,既是对历史知识一次直观展示,锻炼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也是对乡土资源合理而有效的利用。
2.2 设计学科知识交叉问题,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内包含大量地理知识,以往学生在历史课堂当中,单纯依靠历史地图、历史视频资料无法进行深入理解,而通过研学旅行实地调查走访,可以对相关知识理解更加深入。以研学目的地“剑门关”和“腊子口”为例,学生分别设计了“1935年红军剑门关之战战术原则”和“腊子口战役艰难原因分析”两道问题进行研究,学生们站在平台上俯视整个剑门关,对南北地形进行观察分析,最终得出“应当由南向北进行攻击”这一研究结论并写成了小论文;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学生们通过馆内战役场景立体显示深入了解当年腊子口附近地形及红军作战战术,自行总结出腊子口战役艰难的原因,更是接受了一次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洗礼,成为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成功实践。
2.3 教师适当指导,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倡导学生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研究精神及质疑求证能力。但由于初中学生历史认知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点,并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情感支持,协调解决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此次研学旅行到访了青木川古镇,在对古镇建造者魏辅唐这一人物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该人物的评价产生较大分歧并引发争论,在历史教师介入及指引下,学生们抓住了评价的正确方向,调和了学生之间的分歧,完成了人物随笔并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而教师也有责任通过适当引导来营造宽松平等的小组合作研究氛围,力争让每位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在深入实践进行研究的过程结束后,还需要进行研究成果的体现。此次研学旅行过程中,利用准备好的研学手册,让学生随时记录对研究问题的解答及新提出问题的研究讨论解决过程,并整理及撰写随笔和小论文,研学结束后将相应成果在年级组里进行展示,扩大了研究性学习的影响范围,更让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感受到研究成果被认可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学生收获更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