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丹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中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也更加紧密,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等,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从整体上保障了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数学探究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创设一个较高水平的数学情境是基础。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和推理过程的理解十分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创设情境的手段比较落后,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学生在这种情境当中,不能完全地投入其中,不能对数学学习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无法对数学知识形成理性和感性认识;二是情境创新没有充分的理论基础,不能做到有效创新,再加上理念比较传统,使得整个教学模式都比较单调,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幻灯片播放课件,结合影像展示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即同一事物,不同角度观察,形态各异。从而创设情境,引出新课,从视觉、听觉的视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前期学习的立体图形,可在大屏幕播放四棱柱,从四个方向展示图形,观察大屏幕上的图形,快速直观地让学生观察不同方向得到的平面图形,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导入环节趣味性更强,在趣味情境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体悟也更加深刻。
另外,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激发个人的潜能。同时,计算机还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为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以一个教学问题为主要题目,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这个探究过程主要有:观察和总结数学内容,提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提出探究的数学结论和规律,解释证明这个数学猜想。学生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制作一些课件内容,将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表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总结几何内容规律,做到学以致用,从探究式教学模式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数学思维模式。同时,也可成为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绘图、计算、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有效节约计算和画图的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这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常用方法。这种探究方式能够让学生观察学习内容,挖掘数据的规律,总结问题的原因,获取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用数学软件,给学生展示数学原理的推导过程,教会学生使用数学软件,为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探究,学生经历“实验、归纳、类比、猜想、验证、证明”的数学过程,能够从理性上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构建数学思维,从中获取一定数学知识,提升自身创新创造能力。比如: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中,教师在新知探究环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图像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从而为其位置判定提供助力。以如下题目为例:
题目:判断如下命题是否正确。
(1)平面β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那么α∥β。
(2)如果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那么α∥β。
(3)如果平面α内中有任意一条直线与平面β平行,那么α∥β。
(4)如果平面β中有两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那么α∥β。
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多媒体播放图像,如图2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结合图像与相关定理、概念分析每个选项的对错,通过分析: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则需要这个平面内所有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但是对所有直线逐一检验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怎样才能够评断平面内有限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进而推出面面平行呢?由平面性质可得,两条平行线,两条相交直线,都可以确定一个平面,那么由此可知,在一个平面中选两条直线,就可以证明面面平行。
总之,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而且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数学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会大大提升,对其未来学习会产生有效助力。文章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旨在助力于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