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龙
(宁夏中卫市第七中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分层教学与“小组教学”的方式相似,既有相同部分,又有不同部分。分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结构划分,以“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作为指导,布置不同素质内容的项目和任务,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和文化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清楚地掌握学生的文化基础,还要对他们的运动素质进行分析,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部分,进行课堂内容的调整,以达到兴趣教学的目的。初中体育具有专业技能的部分,又有非专业的活动部分,教师在分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到专业技能的讲授,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运动素质。
例如,篮球和足球是初中学生普遍喜爱的两个项目,教师可以通过短跑和长跑的测评结果,让学生进行篮球和足球项目的挑选。在这两个项目中,足球项目更加重视学生自身的耐力素质,而篮球项目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的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加速度”。让长跑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足球项目练习,让短跑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篮球项目训练,能够有效平衡学生的天赋素质。这种结合训练的方式有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但是,在专业训练上作用不大,又受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限制,因此,这种方式不能运用在大规模的专业素质训练上。
分组教学是对分层教学的有效延伸,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以组成兴趣小组,教师进行班级联合,统一授课。兴趣小组的建立能够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分散注意力,学生的多项兴趣上,教师不能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各个项目的布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联合教学”,将学校中的体育课节进行集中,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由多个教师带领不同的“兴趣小组”,进行更加专业的运动知识的传递,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兴趣小组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布置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初中学生在兴趣运动中有着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导致在运动结束以后,产生了很长时间的运动疲劳,不利于他们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
例如,教师先通过意愿收集,让学生选择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再由学校内的教师进行集体协商,选择出人数较多的3到4个教学项目,进行兴趣小组的教学。在这一部分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进行多种项目的选择,还要进行专业的运动技能的传递。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训练时不能超过40人,才能保持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情况进行了解。在兴趣小组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运动项目的选择,又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变化,进行学习内容的调整,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灵活、多样。
小场地的比赛模式是学生的运动愿望的一部分,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对足球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传统的足球比赛消耗体能较多,初中生的运动基础薄弱,导致他们在比赛过程中无法对专业技能进行应用,在比赛时“体能素质上即已看出比赛结果”。通过小场地比赛的调整,学生的足球项目必须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让比赛更具趣味化,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掌握到专业的体育技能。在小场地比赛上,教师首先要重视到场地的布置,场地的缩减,让足球比赛成为技术比拼,这也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发挥。在球门位置和人员构成上,教师都要重新进行调整,形成“小场地足球赛”的形式,合理缩减足球场的人员。
以“半场地”为例,在半场地的足球比赛中,教师有两种场地布置方案。第一,不移动球门位置,也不配置守门员,但是在球门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两个篮球架”来代替,将球门的宽度进行调整。第二,在场地中布置两个球门,并配置各自的守门员,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人员比例的协调,如每队7人,提升比赛的趣味性,让比赛节奏更加紧密。
初中学生对竞技项目有着一定的热爱,在比赛制度下,能够对自身的行为产生约束。通过竞技项目的开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障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在“身体能量积累”的阶段,学生需要大量的体能消耗,才能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在这一过程中,以竞技项目的方式进行,能够以学生的表现和表达愿望为基础,抑制他们的消极情绪的产生。
例如,在进行百米教学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进行“4×100接力赛”并组织三个小组进行,每次比赛12人。学生在比赛时竭尽全力,参赛结束以后又可以通过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专项训练。而没有参赛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别人的比赛过程进行参考,复习和巩固技术动作,使自己在比赛过程中完成相应的技术动作。
综上述,兴趣是学生进行项目训练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消极训练心理的产生。在兴趣培养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运动基础,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文化基础、运动素质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内容布置,时刻考虑到他们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其体育运动建立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之上,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兴趣教学法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围绕在培养兴趣、激发兴趣、保护兴趣、保持兴趣等方面,扩展和丰富课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