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新疆阿图什市第一小学 新疆 阿图什 845350)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实际运用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小组任务、小组合作内容不恰当;还有教师只是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没有注重合作过程对学生自主性产生的积极影响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成效或者成效甚微。该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避免小组学习走入注重形式,忽略成效的误区,找出对策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到底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通俗来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学习任务,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进步,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这整个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弱化了以往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习更具趣味性。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问题在:重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指导的两极化。
2.1 重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上,教师思想存在一定的误区,简单的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就看做是小组合作学习了。实际上,应该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在新课改的“压力”和教育局的“号召”下,进行形而上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本文的小学数学科目来说,要找出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并且分析它,根据特点和规律找到适合的内容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2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容易发生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情况,由于学生对学科擅长程度、学生的性格等原因,此问题是必然存在的。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对学科的熟练程度、性格特点等多个角度出发,适当的安排小组成员任务。比如让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同学,多多参与演讲、解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开口能力;让比较粗心大意的学生,多负责数据收集,分析等工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程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3 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机制不完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小组中负责的任务有难易程度之分,完成效果也有好坏之分,但教师往往只能看到小组最终的成果,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完成质量很难去评判,所以一般评价只是看小组的整体成果,很难根据学生对小组不同程度的贡献来评价个人。这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实现让小组整体成果结合个人对团队贡献来评价,避免有滥竽充数的组员存在,让小组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良性发展。
2.4 教师指导的两极化。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教师的指导两极化问题,一是教师过分干预型,一是教师完全放手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过多干预,会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反之教师完全放手也是不行的,小组合作学习虽是以学生主动为主,但是老师必须起到辅导,帮助作用,当学生明显走入误区和死角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指引、纠正。
针对以上分析得出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希望避免误区,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出应有的成效。
3.1 思想上的重视。不管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都需要一个观念的转变,思想上去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而不是把它当做一个任务。学生不应该把它当做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师不应把它当做学校,教育局下达的“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避免形式主义,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
3.2 科学的分组和分配小组任务。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候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男女比例、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差异,结合小组学习中的动态因素,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合作,共同作用,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3.3 团队成果和个人表现结合打分制。在小组成果发表时,对小组整体评价的同时,针对个人对小组贡献程度、任务难易程度、个人完成度的不同对个人进行打分,最终成绩可以从小组总分和个人得分占比相加的一个模式来考核。这样的评分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小组内部形成既合作有相互竞争的良性发展模式。
3.4 发挥教师指导正面作用,避免两极化。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和学习协作性,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要撒手不管更不要过度干预,而是要结合实际,根据每个小组不同的情况,来进行指导。对于自主性高,完成度好的小组可以适当放松一点;针对积极性不高,进度大幅度落后于其他小组的,要及时监督纠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并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层次作用,还在停留在形式主义的阶段。要真正发挥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任重而道远。本文提供一个参考思路和方向,希望对各位教师起到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