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婷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中心幼儿园北岭分园 山东 利津 257400)
幼儿阶段儿童的各项机能都在快速发展,游戏化的教学符合儿童成长发育的特点,也是最适合儿童阶段的教育方式,游戏教学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游戏不仅能帮助幼儿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各方面的感知能力,还能使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挥,因此教育者要重视游戏对儿童成长的作用。实际情况是幼儿教学和游戏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2.1 幼儿教育游戏化的方式单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并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游戏化教学理念,没有充分按照游戏化教学的要求实施教育,导致游戏化教学浮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或者有些教师在实施游戏化教学中,没有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游戏化教学出现一些不良的影响。
2.2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在调查幼儿游戏化教学情况的时候发现,很多幼师在游戏中每次都扮演同一个角色,在游戏操作上也是盲目的按照步骤进行,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给幼儿创设相应的情境,长期如此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下降,幼儿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很少,导致游戏化效果不理想。并且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在一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有效指导,可能会出现一些幼儿的安全问题。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幼儿教师没有对幼儿起到保护和指导的作用,没有肩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2.3 幼儿游戏环境需要改善。实际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幼儿园的班级人数都已经达到上限,室内的活动空间范围小,幼儿的数量多,在开展室内游戏活动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影响,不乏出现一些磕绊、摩擦等,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安全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不利于幼儿游戏化活动的开展。[1]
3.1 严格制定教学游戏化方案。幼儿游戏要制定一定的游戏化方案,幼儿游戏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每个游戏锻炼的技能也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儿童的成长特点和认知阶段来设定不同的游戏形式。对于2-4岁的儿童,老师要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进行一些找颜色、拼积木、老鹰捉小鸡等游戏,让儿童对事物之间建立起基本的联系;4-6岁的儿童已经有一些基础的认知能力,这个时候老师就要着重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比如分角色扮演、故事小能手等游戏,考察幼儿多方面的能力。[2]
3.2 游戏中老师要加强引导,配合儿童进行游戏。幼儿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幼儿游戏能够锻炼到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有些幼儿在某一方面能力表现得很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特点,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比如在进行“我学动物叫”的课堂游戏时,本节课的重点是考查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并且能自然地模仿出动物的叫声,老师先提前准备好动物的卡片,老师随便拿出一张小狗的卡片,幼儿就要说出“汪汪汪”,抽到小猫咪的话幼儿就要说“喵喵喵”,虽然是简单的游戏,幼儿的表现还是差别很大的。有的同学对动物的叫声答不上来,说明同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差,在平时要多去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有的同学不仅知道动物的叫声还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得还特别好,那就要对幼儿提出表扬,增强幼儿自信心。
3.3 在游戏中与幼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教师作为幼儿在知识道路上的领路人,一定要充分扮演好这个角色,积极发挥正确引导的作用。我们要将教学引导和主动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树立好自己的角色,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多去换位思考,对幼儿进行鼓励教育,多对他们说:你很棒、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好的等等这一系列赞扬的话语,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在玩“快快抓住它”这个集体游戏时,先选出一名幼儿扮大花猫,蹲在圆圈中,看“粮仓”。其余幼儿扮小老鼠围蹲在粮仓外。游戏开始,教师边说儿歌,边在圈中轻摸“小老鼠”的头:“大花猫,睡觉了,小老鼠,出洞了,吱吱吱吱偷粮食,大花猫快快抓住它。”当说到“吱吱吱吱偷粮食”时,教师任意提示一只“小老鼠”,到圈中轻轻拍“大花猫”。“小老鼠”围圈跑,“大花猫”去追。“小老鼠”回到原位置,“大花猫”停止追逐。等到游戏结束后,裁判对比赛结果进行宣布,输了的一方有个小惩罚,赢了的一方则奖励小红花。老师与幼儿共同参与活动,能有效拉近老师和幼儿的距离感。
将游戏与幼儿教学相结合,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教育者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应当合理运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各方面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使幼儿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