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自主探究模式的整合运用实践分析

2021-11-22 16:12苏丽贤
读与写 2021年8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题型应用题

苏丽贤

(广东省普宁市南径镇磨坑小学 广东 普宁 515300)

自主探究这一模式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应用类题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锻炼小学生群体信息把握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引导他们分析出题思路,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联系,通过题干中的已知量,来求出未知量,上述教学模式可以使师生实现良性互动,使课堂气氛得以活跃。

1.小学阶段在数学学科应用题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

1.1 缺乏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解应用类题型时更重视对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分析,却忽略了对小学生群体联系实际这一思维习惯的锻炼,导致不少小学生虽然能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应用题的解题正确率,可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仍未形成,解题时思路比较僵化。而且在有些应用题型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的分析和实际生活存在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有时甚至会有生搬硬套的现象发生。上述情况的存在,无疑为小学生群体理解应用题带来了更高的难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负面影响。如果数学教师完全以课本内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这对于自制力较弱、好动活泼的小学生来讲,无疑会为他们设置更高的理解障碍。

1.2 师生间缺乏良性互动。新课标的深入实施,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小学生群体数学学科综合能力方面,需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与小学生进行良性互动。现阶段部分数学老师仍未及时扭转自身的教学理念,秉持着“教——学”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形式,无法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上述互动方式的单一性也往往会使师生间交流与互动的机会变得更少,导致课堂教学气氛变得十分压抑。良性沟通可以调动小学生对数学应用类问题的学习动力,进而增强其解答此类题型的分析、判断能力[1]。

2.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应用类问题教学过程中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

2.1 按照课本来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自主探究这种教学模式为组织形式,需要充分调动起小学生对解决数学应用类问题的热情与动力,进而展开对此类题型的学习与分析,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按照课本中的内容,为小学生构建与数学应用的问题相关的教学情境,鼓励小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有关小括号的运算”这部分知识教学为例,有下面这样一道应用题:三年级一班共有20个女生,男生却有25个,B班的女生数量是A班的2倍,男生是比A班少13人,求乙班共有多少名学生?数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题目中的A、B班换成隔壁班和我们班,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题干中的信息,形成对此解题活动的参与兴趣,接下来老师应当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时间,自己从旁指导,使小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找到题中蕴含的关系式[2]。

2.2 重视发挥小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在过去的数学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乐于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来进行应用题教学,导致小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去接受教师所传达的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无疑是对小学生群体学习自主性的严重挫伤。新课程的深入推广使得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群体自主性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视,要求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以北师大教材中“小数乘法这部分的知识”教学为例,过去小学生学到的都是整数乘法的计算规则,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有关分数乘法的知识内容时,可能会感觉有些陌生,存在畏难情绪,所以数学老师需要按照小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性设置合理的应用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锻炼,可以设计下面这道与分数乘法有关的应用类题目:一般来说,儿童负重以不超过自身体重为最佳,如果长期负重量都超过了设定的合理指标,就会对儿童骨骼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大家都来算一下自己每天都要背的书包是否超重呢,最佳质量是多少千克呢?这道应用类问题由于和学生自身有着较大的关联性,使得学生会对问题答案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且通过独立运算与思考,可以使小学生在得到答案的同时,还能使其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来设计应用类的题目,并与同桌交换题目来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取得学习成果之后,也能够体会到自主探究带来的成就感[3]。

2.3 教授小学生多种应用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引导其开展自主性训练。本文所提到的自主探究,并不是要求数学老师对小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做到完全放松,而是需要让学生能够有根据地展开自主性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应用题解题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在后续学习中进行灵活运用,所以数学老师在教授应用类问题时,可以先告诉他们多种解题技巧,接下来再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来举一反三。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有关距离这部分的知识”教学为例,数学老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下面这道题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km,红红和明明相对走来,20分钟以后他们会相遇,如果明明的步行速度是100m每分钟,求红红的走路速度。数学老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其中的原理,再引导学生自主解题,也可以为学生多布置一些与此知识点相关的应用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完成解题[4]。

2.4 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和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关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数学老师在教授小学生应用类问题解题技巧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联系现实生活,把题型转化成解决生活问题的题型,这样可以引起小学生群体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解决数学应用类问题的动力和欲望,让小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问题成功解决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教学为例,数学老师可以同生活实际展开联系,例如,购物中常见的花销计算问题。周末小红与家人一起去超市买生活用品,南瓜价格是每斤2.2元,黄瓜的价格是每斤2.4元,番茄的价格是每斤1.5元。按照家人喜好购买了4斤番茄,2斤南瓜和3斤黄瓜,求购物金额。上述题目的设计,可以帮助小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应用类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探究模式来辅助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按照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与他们学习能力相符合的自主性探究任务,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思维。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题型应用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迟到
幽你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