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玲
(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 浙江 嘉兴 31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注重人的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也成为了当今教育的时代主题,越来与多的人也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高等师范院校以培养小学、初中美术教师为主,在学校教育上面小学和初中美术也进行的如火如荼。高中美术教育可谓正在慢慢开凿的隔壁滩。高中美术教育的发展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发展相对是缓慢的。高中美术欣赏成为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它不像小学美术那样有各种动手活动,也不像初中美术那样有各种美术表现,如何将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知识乐趣、审美意义和人文素养激发出来并能让学生愉悦的接受,这成为我做为一名高中美术老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由于一定范围内高中生对社会价值取向的不确定性,高中生的情感常常背负了许多成人世界中世俗的东西,比如被功利目标所支配的成绩、比如被大量的暴力偶像剧改变的道德观念等,使情感功利主义化了,世俗化、庸俗化了。甚至生活中一些高尚的人和事,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成了功利的了。因此,高中美术教育应该延续去世俗化和功利化,引导情感。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说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自我认知和判断。
3.1 完善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努力钻研美术教学。从大学毕业进入岗位,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的时候,明显的发现在从事教学的时候有很大的知识欠缺,《美术欣赏》这本书里涉及了大量的美术知识,新课改也要求教师具备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美术欣赏不应该是传授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艺术课应该有艺术课的特点,要区别与历史课、语文课,要将美术欣赏的视觉信息传达给学生;要将美术欣赏的文化气息传达给学生;要将美术欣赏的创造性思维延续给学生。教师不仅要会讲还要会画,当一个美术老师不会画画的时候,他也就是失去了一个美术老师特有的特色。
3.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文化情景中体会美术文化。高中美术欣赏是受限制的,但高中美术欣赏也是开放的。可能它没有小学、中学那么多的资源,但它也不受高考的限制,它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没有条条框框固定死的知识点,教师不用担心学生没有掌握到哪个知识而考不出来,只要美术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美术教学是开放的。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是孩子的天性,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教会学生如何感受美,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将隐藏在美术里的美和文化激发出来。
在感受山水意境的时候,我找了北方嶙峋的山和南方温婉的山做对比,找了气势磅礴连绵不断的山和孤独矮小的山做对比,我找了秋天的山和春天的山做对比,找了带水的山和沙山做对比,让学生在真实的大自然中,去感受山水之间所传达的不同气息。接着再让他们去思考什么是山水意境。带入情景,激发学生审美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意境需要的是触发和感受。那怎么让学生去体会山水画中的诗的意味呢?我在这堂课里我将马远的《独钓寒江雪》的画和柳宗元《江雪》的诗作了一个串联。“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文字的寂寥感和《独钓寒江雪》画面的寂寥感结合起来,再分析原因,为什么诗人是孤寂的,画面是孤寂的,主人钓的不是鱼,钓的是主人翁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这种人文精神才是比外在山水之美更深刻的内在之美。中国传统艺术在本质上更加注重人的主观性及人的本质价值所在,注重情感的释放,人与自然的物我两忘。早有“外师造化,中心得源”之说。明人唐志契说:凡画山水,最重要是山水性情。他认为“山情即我情”①,寄情于山水,借山川之景来抒发心中之情意。郑燮如何画竹,他说:“手中竹并非眼中之竹乃胸中之竹”。这就是“意”在笔先,你看到的自然事物有着事物的特征,经过画家的意识借事物给予了画家自身的情感,“手中之竹”是画家笔下的“第二自然”,是对事物本生的情感升华,这是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画家体现人文价值的所在。都知道郑燮所画竹子是自我的象征,用刚劲挺拔洒脱的线来表现竹子清瘦萧疏却坚韧有节的个性来隐喻自己坚韧不屈的高尚气节。这就体现了线条用法要与画家想要表现的之精气神相统一。委婉的线条带有画家委婉的气息,刚劲有力的线条就凸显了画家坚韧的气质,画家如诺想要更好的表现个人的人文情感,那么使得线条具有人文情境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从环境到意境,从文字到感受,从想法到表现,都是一步步引导的过程,只要学生能理解绘画中的人文素养,并尝试自己表现出来,那我觉得这堂课的设计就是有意义的。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负责,不仅是对学生教学的负责,也是自己成长道路上不可获缺的努力,只有每个高中美术教师努力的应对高中美术教学,我们才能更好的改变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艺术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受背后的文化故事,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生动有趣的美术课堂上获取比知识更有意义的东西,要努力的影响他们,形成对思想、文化、行为好坏的判断的能力。
注:
①姜澄清.中国绘画精神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