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进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十二小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使得学生的德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小学体育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非常有效的渠道。
1.1 小学体育德育内容枯燥且教学方法落后。目前,小学体育德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体育德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将这种高尚的精神和情感运用到具体的相应道德教育的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将是一种更有趣的教学方式。然而,在真正的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通常会过于僵化,无法做到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的相关素材来升级自身的德育课堂教育,而是进行机械的知识灌输,脱离了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纯理论教学,没有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这就是当前体育德育教育工作的普遍表现,再者说,以往的小学体育在教学模式上本身就比较单调,不够丰富的原因之一。
1.2 老师和学生家长不重视体育的德育教育功能。在小学的体育课程教育中有着很多的难题,造成这些难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忽视了体育道德教育的功能。在当今普遍强调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和学生的监护人并没有在学生的思想发展上的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事实上,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只会向学生那里教基础知识,却忽略了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体质的课程,但并非就意味着体育课程纯粹是一门加强学生运动技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课程。这种情况使人们对小学体育课程的蔑视和偏见有了助长的作用,并没有对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2.1 课程内容要凸显德育。为了有效发挥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学校和体育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一些突出道德教育的内容添加到当地现实中。这样,不仅实现了体育课堂德育的目的,而且会让体育课程更加鲜明。例如,对于具有水乡特质的区域,体育课程中可以添加一些划船比赛、钓鱼比赛和其他运动;具有武术特点的地区可以增加武术项目。添加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该地区文化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受。体育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标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因此对于一些容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如洪水,地震等,可以在体育教育中增加一些预防和自救内容,帮助学生在灾难面前掌握自我保护技能等,让学生了解面对灾难时的家庭和友谊的价值,以及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人性的美好。
2.2 体育德育的生活化。学生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效果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纯依靠课堂时间和书本知识进行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实生活,外在环境,在学生道德教育中起着微妙的作用。过去,在小学生的体育道德教育中,许多学校的道德教育目标过高,教育方法过于单一,道德教育的质量和功能也受到影响。教育就是生活,小学生思考和行动都十分的个性鲜明。加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是保证德育素质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道德教育、日常生活以及体育教育的共鸣点,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运用一切可用的材料,对学生的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克服体育道德教育中“假,大,空”的现象。例如,在教授障碍跑步课程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组合团队,检查学生数量,创建“大楼失火,营救困在屋里的孩子”教学情境,模拟火灾救援活动,让每个人都参加集合点名、准备、呼叫、疏散人员、翻窗、取水、灭火、救人,如消防员一般。执行障碍物移动练习,例如交叉、跳跃和钻孔。然后,结合消防专业的特点和功能,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安全用电、节约用水,提高安全意识,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必须学习勇敢,果断,团结,互相帮助的消防员的优良品质,并经常锻炼身体,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人。
学生学习能力最强和成长发育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就是小学时期,小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质量往往会影响小学生的今后发展。学校在教育文化课的同时还要牢牢抓紧德育教育这个内容,因为德育教育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精神基础。因此我们需要除了在德育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之外,也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环境当中去。
综上述,新课标指出我们要以德育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优秀思想基础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由此表明学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育要求。体育课堂教育不仅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还教导学生帮助他们培养自身的道德素质,促进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体育教学要积极实施德育战略改革,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