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刘馨阳
(一)应用新媒体,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学习、生活、活动等方方面面,如果沿用传统模式,以面对面交流为主要方式来进行交流管理,不仅浪费人力财力,效率低下,效果也不尽人意。应用新媒体从根本上创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形式的弊端。首先,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实现了双向交流,学生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新媒体为管理者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学生管理工作不再受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禁锢,从而提升沟通效率,提高工作成效。其次,新媒体具有瞬时性的特点,信息能够及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学生能通过多种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让信息不再滞后,能保证管理信息的时效性。新媒体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能够把管理信息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加工,从而以更加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新媒体的特征决定了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应用新媒体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
(二)应用新媒体,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伴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特别在高校更是如此。高校学生本就出于一个乐于探索、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阶段,他们可以快速掌握新媒体的各类形式。就目前而言,QQ、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大学生每日使用的社交媒体,还有各类新兴繁多的新媒体形式受到众多学生的支持。新媒体凭借自身优势让学生对新媒体产生了依赖,日常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新媒体的支持,这对高校开展学生工作来说是一个机遇。现如今,高校学生管理和活动开展已经由单一的线下组织模式转化为“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很多工作可以通过新媒体来实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新媒体软件来对学生进行通知、签到、评价、审核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更高效地开展学生工作。特别是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师生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法按时返校,新媒体的能力便在这次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彰显。学生可通过今日校园平台进行每日健康打卡,让学校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动态信息;学生通过线上课堂平台来学习,即使在家也能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共青团系统通过专属软件、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对同学们进行党团教育,开展线上活动等。由此可见,无论是从高校还是从学生们的需求角度出发,应用新媒体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
(三)应用新媒体,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的影响力是对学生传统生活方式的一个冲击,改变了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方式和习惯,也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也无法贴近学生,便利学生,因此一定要调整过去的思路,掌握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新媒体技术融合起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性,让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优势,从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生自身全方面发展。
(一)社会主流文化认同感及学生管理者权威降低。新媒体在高校的普及和使用打破了传统管理方式中由上而下的局面,互动交流成为主要形态。相对于单向灌输式的教育和管理,学生会优先选择新媒体的双向沟通方式。虽然增加了高校学生言论发声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但让管理的主导权和权威地位有所降低。社会主流文化及思想宣传工作无法用传统方式进行集中教育,而新媒体的方式又会使大学生对于文化信息进行分散选择,导致思想文化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大大降低。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和管理者是处于权威地位的,学生更多是倾向于以老师为中心来参与学习活动。新媒体日新月异地发展让学生通过网络便能获取信息,这导致老师的地位有所下降,管理难度加大。另外,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部分学生会通过匿名的方式来传播负能量,或者以片面认识来攻击老师,这些舆论以讹传讹,更是让学生管理者的权威大大降低。
(二)学生日益依赖网络,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可移动等特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这种轻松获取信息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日益依赖的心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习惯一键搜索,这增加了他们作弊抄袭的风险。无论是考试答题还是撰写论文,只要涉及可以查询的信息,学生就可以不加思考以复制粘贴来应付了事。长此以往,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退化,创作水平大大降低,心智发展受到阻碍和局限,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多元化信息良莠不齐,舆情监管难度大。新媒体环境下,各类信息在平台上被广泛传播,只要搜索一个词条,与之相关的信息铺天盖地,但所能提供的信息未经过筛选,鱼龙混杂,还可能涵盖负面、错误的信息。大学生在道德自律、信息筛选和选择等方面的能力仍然具有可提高的空间,有时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可能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判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为高校管理增加了一道难题。再者,新媒体的发展也为低俗文化、诈骗迷信等不良信息提供了平台,而相应的法律不完善,高校监管信息系统技术受限,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肯定在背后胡作非为,肆意传播。大学生受到这类信息影响,不仅对自己的发展有不良影响,也在学校造成舆情风波,都不利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完善信息管理机制,创建绿色新媒体教育环境。要想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要先从源头上进行管理,制定一个信息管理监督机制来确保良好的新媒体教育环境。首先,要对学校网络监督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让学校新媒体平台里的监控软件过滤不良敏感信息,并通过防火墙技术抵抗病毒的入侵,从而营造全方位健康绿色的教育环境。其次,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思想动态等情况进行舆情监控,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出正向引导,如发布引导文章、组织开展讲座等,从而实现网上和网下的双重监管,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新媒体教育环境中成长成才。
(二)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教育主体素质和能力。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让学生接受正确的信息和教育,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网络环境下信息冗杂繁多,教育者应从思想层面对学生进行优化,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活动来推广新媒体教育,或以给学生开主题班会、讲解案例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新媒体价值观。其次,为避免学生在获取新媒体信息时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筛查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辅导员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分析社会舆情事件或典型案例来加强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理性认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虚假信息的危害性,养成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习惯,构建好自身的媒介素养和能力。
(三)转换教育路径,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要想在新媒体背景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一味依赖新媒体这种形式,而是应该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发挥两类媒体的优势,完善学生工作的管理机制。首先,要实现新旧媒体在内容上的融合,学校以前会利用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向同学们进行国家、社会、学校主流文化的宣传。当今时代,学生更乐于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交流。因此,学校应该实现两类媒介的内容融合,如通过技术手段在新媒体平台上创建手机报纸、校园信箱等,在内容设置上,不仅可以保留报纸采集、撰写、审核等严谨权威的优势,还可以增加趣味性板块,如知识问答、闯关答题等,让同学们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其次,要想既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又能够利用新媒体真正的优势,就要注意将传统媒体多年积累和沉淀的管理经验融合到新媒体的运用中。就目前情况来看,新媒体发展过于迅速,与之匹配的专业队伍未达到成熟专业的状态,因此无论是前期的内容采集,还是其后的撰写编辑,再到最后的审核录用等,都需要达到传统校园媒体专业严谨的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权威兼具互动、便捷的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