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华
(江西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 江西南昌 330006)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有关我国国民的体质监测公告。公告显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各项测试指标呈现平稳发展的状态,但是视力不良检出率却持续增加,而且视力不良的情况还呈现低龄化的倾向,同时肥胖的检出率也持续增高,这对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作为一项开展相对便利、强度适宜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运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者的各个身体部位都能被调动起来。很多学者也对羽毛球运动进行了研究,指出羽毛球运动不仅可以提升运动者的灵敏性,改善呼吸系统功能,提升体能水平,让运动员从中获得自信;还能够提升运动者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对改善青少年的体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将结合羽毛球运动的实际情况,对羽毛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肥胖人群的占比也不断增加。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阶段,很多青少年喜欢摄入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而运动和锻炼相对偏少,这就导致肥胖现象比较普遍。肥胖使得青少年身体素质等方面面临较大的问题,而且心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压力。另外,当前青少年的近视率不断增加,青少年近视的年龄也在逐渐降低,这也成为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青少年在比较小的年纪就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的不合理使用,也给青少年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对眼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1]。
青少年的承受力相对较差,大多数青少年为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长辈的过分宠爱,很多家长过于担心孩子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损伤,于是不让孩子参加各种运动项目,也有部分家长将孩子的教育重点放在了提升学习成绩方面,在运动方面的关注程度不高,这些都影响着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面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问题,需要加强青少年的运动锻炼,提升其身体素质。因此,有必要从主要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入手,提升青少年的体质。
对于羽毛球运动员来说,力量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主要包括爆发力和力量耐力。羽毛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弹跳都是依靠身体的爆发力进行的,运动员爆发力强,便能够在运动场上更得心应手。另外,力量耐力也是十分关键的,在高强度的训练比赛中,青少年必须具有良好的力量耐力,才能够坚持到底。锻炼青少年的力量素质,可采取负重训练,可以利用哑铃或者实心球等来发展力量,这些不同重量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青少年发展爆发力或耐力等;还可以利用平板支撑来克服自身重力进行训练,也可利用各种辅助性工具进行核心力量的训练。
速度素质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反应速度等,位移速度是指运动员的移动速度,也就是说运动员能够根据羽毛球变化情况快速地移动自己的身体。动作速度就是杀球的速度[2],我国杀球速度最快的运动员是傅海峰,杀球速度达到330km/h以上,这也要求防守的一方具有更强的反应速度,能够对各种信号做出快速的应答。发展青少年的移动速度素质可以通过具有羽毛球项目特点的短距离变向跑或一些跳跃动作进行训练。通过一些具有羽毛球项目特点的上肢鞭打动作训练,发展青少年的动作速度素质。
羽毛球运动过程中有着较长时间的对抗,这就要求青少年必须具有一定的耐力素质素质。在羽毛球运动中,要反复多次进行快速运动,这就需要提升耐力。在提升力量和速度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有氧能力,要适度增加练习的量。例如,长时间的慢跑能够发展有氧耐力,也可以借助一些器械来克服自身重力进行抗阻练习[3]。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员各个关节活动的幅度和范围。在隔网对抗的情况下,运动员需要在场上完成各种动作,包括下蹲、飞越等。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以动态表现为主,体现在膝关节、踝关节、碗关节等关节处。训练过程中要重视这些关节的锻炼,可以采用自主拉伸或者被动拉伸的方法提高青少年的关节柔韧性。
运动过程中的灵敏素质,主要表现在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及动作协调方面。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相应的定位及定向,能根据球的方向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青少年可通过变换方向的追逐性练习和信号应答反应来提升自己的灵敏素质及神经反射应答能力。
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羽毛球运动相对简单,容易学习,普及率相对较高,是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也是很多青少年的选择。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要求青少年在羽毛球运动中需要快速移动、及时对来球做出动作反应。长期的快速、反复、频繁的身体移动能够逐渐提高青少年的速度和灵敏素质。为了更好地接到球,也需要青少年快速地做出动作,长此以往,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反应能力,有助于青少年速度与灵敏素质的发展。
作为一项比较激烈的运动,羽毛球运动能够提升青少年的耐力素质。在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对青少年进行大量的接发球训练,这可以使青少年的耐力逐渐提高。同时在高强度的训练过程中,也需要上肢进行大力的击打练习,这也会提高青少年的力量水平。因此,长期的羽毛球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力量和耐力[4]。
羽毛球运动对青少年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具有较高的要求[5]。例如,在跳起杀球时,需要动作完全伸展,这不但需要一定的身体柔韧性,还需要有较好的身体协调性,在整个过程中,青少年需要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姿势,协调好四肢动作,依靠一定的力量及关节活动度完成身体的伸展动作。长期进行这样的羽毛球训练能够帮助青少年锻炼自己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综上所述,青少年参与羽毛球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文将对青少年羽毛球训练提出相应的建议。
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机能快速发育的第二个阶段,参与不同的运动项目都会对其身体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对身体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而羽毛球运动开展相对简单、锻炼比较全面,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羽毛球教学的开展,制定出适合该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更大程度上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6]。
要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还要注意多方面因素的配合。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健身体系,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就我国来说,羽毛球运动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推广范围也在不断扩展[5]。国家也为此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了相关的文件,为羽毛球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环境,有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
学校必须要优化相应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规范课程内容,从而提升青少年羽毛球运动效果。学校要加强各方面的科研工作,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优化羽毛球的教学和训练的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激发青少年的运动潜能[7]。在青少年羽毛球运动中,要严格控制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有效地调整运动的负荷,更好地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羽毛球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为保证羽毛球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羽毛球专项教师,并加强对原有羽毛球教师的培训,提升羽毛球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探索适合不同阶段青少年的教学方法,做到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体育教师也要自主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
总之,在羽毛球运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发展其身体素质。同时,结合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安排相应的训练内容与方法,加之有关对策的实施,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帮助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