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雯,张爱红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我国开展冰雪活动的地域不断扩展,类型日益丰富,大众参与热情也不断高涨。但是,冰雪运动的普及程度不高、后备力量基数小等问题仍然存在。而青少年群体作为冰雪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在发展冰雪运动、推动体教融合乃至建成体育强国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当前,只有更快、更好地实施冰雪运动进校园战略,帮助广大学生养成冰雪运动锻炼习惯,才有望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推动我国冰雪运动长远发展。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尽管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等相关领域负责人不断呼吁青少年加强锻炼,并陆续出台了相应政策,但是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冰雪运动属于有氧运动,兼具强身健体、健康心理等多重功能,具有鲜明的娱乐性、休闲性、趣味性等特点。学生在校园中积极参与冰雪运动锻炼,不仅有助于增强其心肺功能、强健体格,还能培养其顽强拼搏的意志力,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其身心愉悦,茁壮成长。
冬奥会赋予了校园冰雪运动丰富、独特的内容,校园冰雪运动也将为传递冬奥理念助力,二者蕴含着深厚的教育价值。各类冰雪活动在校园中推广普及,既能向学生传递“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冬奥理念,也可以激发其对于冬奥会的兴趣与探究欲望,加深其对于冬奥理念的认知与理解。而且,冰雪运动项目种类多样,各校可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侧重开展某些冰上或雪上项目,进而丰富学校体育课程,最终形成校园特色,改变以往体育课上忽略冬季项目的局面。
冰雪文化是由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而来的,它既包括中国传统冰雪文化,又涵盖了西方冰雪文化。广泛开展校园冰雪运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成为冰雪文化的传承者与冬奥会遗产的创造者、享有者。学生通过参加趣味冰雪运动会、冰雪知识竞赛、征文绘画比赛、摄影展等活动,既能从中体会冰雪运动带来的欢乐,又有利于校园冰雪文化的积淀,实现中外冰雪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此外,《奥林匹克2020议程》也将青少年视为改革的核心主题之一,足见青少年群体在发扬冬奥精神及冰雪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冬奥会是集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环境等各种要素于一体的大型国际盛会,具有鲜明的多维性与综合性。其筹办不仅激励了竞技冰雪人才投身备战,也使大众对冰雪运动的支持度、喜爱度空前上升,对于冰雪运动进校园也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
自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各部门纷纷出台冰雪运动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及资金保障。《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关于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四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指导文件相继颁布,既明确了校园冰雪运动的目标与任务,校园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教学、训练的重点等内容,又提出要强化有关经费保障,扶持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试点县、改革试验区等,为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指明了发展方向。另外,各地方政府也相继施行冰雪政策,为当地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制度空间。例如,北京市发布的冰雪文件中就将学生冰雪列为冰雪工作的一项核心任务,河南省政府出台的冰雪政策则强调要设立冰雪专项资金等。
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完备与否是开展校园冰雪运动的先决条件。缺少必要的场地、装备、器材等,就无法顺利开展冰雪活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滑冰场馆数大约200个,滑雪场地数量约500座。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不但加强了我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也从资源层面上改善了我国开展校园冰雪运动的条件。2016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正式颁布,提出了我国冰雪场地设施的建设目标:到2022年,全国新建滑冰馆数不得少于500座,新建滑雪场不得少于240座。可见,在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雪场地设施供给将获得极大提升,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冰雪体育参与需求。当前,河北省已建成室内滑冰馆120余座,张家口市建成了61块校内滑冰场,使校园冰雪场地受限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举办冬奥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物力、财力等,还需要提供大量优质的人力资源,为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冬奥会的筹办无疑加速了冰雪运动教师的培养进程。冰雪运动专业教师是影响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关键因素。由于冰雪运动具有专业性、技术性、风险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其不仅需要专业的场地及专用器材,更需要专业的人才指导。只有依靠专业的师资力量,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逐渐提高冰雪运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效率。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后,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应运而生,成为国内首家以冰雪体育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随后,河北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运动系;北京体育大学也开设了冰雪产业管理实验班,大力培养冰雪管理专门人才,为培养冰雪运动师资贡献力量。
冰雪运动进校园是促进实现体教融合发展目标的绝佳载体,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出,意在动员体育部门、教育部门等多元力量,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为国家储备后备人才,最终达成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目的。而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正是实现体教融合发展目标的有效举措之一。体育部门选拔、培训冰雪专业教师,开展业余训练和比赛;教育部门则以学校为载体,向学生传播冰雪运动知识,增进学生的运动技能。二者以开展校园冰雪运动的形式,从疏离走向融合,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冰雪运动价值观,促使其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例如,河北省教育厅与体育局联合开展了“双百双万”活动,旨在以培训冰雪体育教师、开展冰雪知识公开课等形式,带动万名学生和家庭参加冰雪活动。
3.1.1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冰雪运动课程的真正主体。发展校园冰雪运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立德树人”是根本。助推冰雪运动进校园,同样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置于中心地位。考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冰雪体育锻炼需求,让学生在冰雪活动中学会参与、竞争、合作,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激励其在寒冷条件中参与体育锻炼,促使其提高综合素质与品德,热爱且享受冰雪运动。
3.1.2 以兴趣为导向兴趣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冰雪运动兴趣,善于引导,学生才能乐于参与,逐渐在生活中养成冰雪运动锻炼习惯。例如,开设冰雪运动社团,开展冰雪嘉年华等趣味性强的活动,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实际上,冬奥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培养公众对于冰雪运动的兴趣,提高其参与冰雪活动的热情。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需要坚持兴趣导向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培养冰雪运动爱好,提升冰雪运动技能,为我国储备冰雪运动人才。
3.1.3 以资源为基础充足的物质基础是开展校园冰雪运动的强有力保障。开展冰雪运动,离不开必要的装备、器材、场地、资金等资源。没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支持,不但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冰雪活动的积极性,也会限制校园冰雪运动发展,其预期目标将难以实现。冬奥会到来之际,应当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与人才引进,助推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北方地区,较南方而言具有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冰雪运动。例如,北京地区的史家小学、东北旺中心小学、广渠门中学等均铺设了季节性可移动滑冰场,为学生参与冰雪运动创造了必要条件。并且,各校还应逐步建立起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校园冰雪运动发展,为其良好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3.1.4 以科技为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社会的运行与发展,无处不在调动科技资源,彰显科技的力量。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同样需要遵循科技支撑的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解决当前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建设室内滑冰场、滑雪场,可拆装式移动滑冰场、仿真滑雪场等,提高供给,满足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望及需求。例如,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就为学生配置了校园滑雪模拟机,为其参与冰雪体育锻炼带来极大便利。同时,相关科研人员也应突破思维定式,加强科学研究,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与突破,提高服务质量,争取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校园冰雪运动体验。
3.2.1 引进冰雪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冰雪运动师资匮乏是制约校园冰雪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助推冰雪运动进校园,应当紧抓冬奥会机遇,大力引进冰雪人才,拓宽师资来源,壮大我国冰雪运动运动师资力量,加强校园冰雪运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等,更新冰雪运动教师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助其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不同运动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向学生传授冰雪运动知识,开阔学生眼界,帮助学生掌握冰雪运动技能、领悟冰雪文化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冰雪运动素养。例如,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就专门聘请了外籍冰球教练员,帮助该校冰球队在赛场上取得优异运动成绩。
3.2.2 普及冰雪知识,积极开展赛事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开办赛事活动是普及校园冰雪运动的有力手段。成立宣传小组,通过学校广播站、黑板报、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传播冰雪运动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组织开展相应的冰雪运动赛事,建立科学合理的联赛体制,教师指导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冰雪运动项目的趣味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校园冰雪文化氛围。例如,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借助冰雪嘉年华活动,开展雪地踢毽子、雪地足球赛等项目,让师生共同嬉戏冰雪中,既增加了师生情谊,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缓解学习压力的目的。
3.2.3 创新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对现有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引领校园冰雪运动发展。面对不同层次水平及兴趣取向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组织学生观看冬奥赛事,开办冬令营活动,举办滑冰、滑雪等比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冬奥会的历史,主动了解冬奥人物,感悟冬奥会的精神与文化,学会在参与中发扬冬奥会拼搏精神,充分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欢乐。另外,学校还可以尝试开展冰雪替代性项目,进行陆地化教学与训练,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北京市上庄中心小学就引入了旱地滑雪教学,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组织学生开展陆地冰壶运动,广东、江苏省的部分学校会组织学生学习轮滑等。同时,各校也要注重借鉴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开展校园冰雪运动的丰富经验,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3.2.4 加强沟通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助推冰雪运动进校园,不能单单依靠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力量也至关重要。只有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更好地发展。政府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应当加强横向联系,协调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学生、家长、教师之间也应密切配合,及时沟通,解决问题。青少年体育培训中心可以为场地紧缺的学校提供冰雪运动场地、器材租赁服务等,并且二者联合教学,有利于教育资源、场馆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同样,赛事资源的缺乏也可以通过合作解决。例如,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即由北京市体育局、教委、冰球协会联合共建,为高水平冰球运动员提供了施展空间与平台。
冰雪运动是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理想户外活动。参与冰雪运动实践,既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又能磨炼意志、陶冶性情。如今,冬奥会举办权的获得为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施冰雪运动进校园,把冬季奥林匹克教育融入学校体育,不但成为普及推广冰雪运动的有效举措,还将成为持续推进体教融合的重要策略。因此,应当把握机遇,整合资源,齐心协力,促使我国校园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加大专业人才储备,助力建成体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