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

2021-11-22 18:14郭冬梅集宁师范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
灌篮 2021年35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思政

郭冬梅 集宁师范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

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文化宝藏,更是精神信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发展和传承中形成的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今已经进入了改革完善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内涵,引领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我们需要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内涵价值以及其中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运用道德规范约束大学生的不当行为。结合新时代教育需求,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使二者能够有机融合,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目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文化自信,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思政教育的新方法和路径。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丰富的人文哲学,还包括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性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人民为人处世的基本哲学,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对自我精神的一种需求体现,也是辩证统一的方法[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我国,比如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等等,这些不良思想无时无刻不在通过互联网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念,而且高校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更容易被这些思想文化影响。促进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能够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坚定他们的信仰信念,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孔子的仁义、道家的智达、法家的自律、孟子的正气、墨家的兼爱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同时也是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精神品质。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并让大学生个体自我完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品质,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方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性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师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组织者,同样也是文化的传播者,是文化传递的主力军,需要拥有较高的国学水平、良好的个人品质、坚定的意志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要想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高校需要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思政教师队伍,重视师资力量的整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文化渗透提供人才保障。一方面,高校需要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的国学素养,通过系统性的国学素养培训,让思政教师的知识结构中能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席之地,从而使教师能够在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校中担任传播传统文化的教师需要对文化哲学开展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从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本质以及相应的授课技能。除此之外,高校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并用这份文化自信感染学生,让学生也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高校还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日常管理者,同时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领跑者,需要担任传统文化的传播义务,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升辅导员的传统文化素养[2]。

(二)改进教材编排

要想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高校需要从教材编排入手,分学段有序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系统地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高校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促进通识课程的改革,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首先,高校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教材中,进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增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认同。其次,高校可以在大学生人文课程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建立完善的中华传统文化育人体系,面向群体学生实施分阶段、分层次的传统文化思政育人。高校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选择性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合到专业教育中,通过讲座、文化讲坛以及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文化传播力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完成传统文化向现代哲学的转化,从而使大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先辈们的无穷智慧和做人的道理,并运用这些智慧和道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强化宣传促进教育普及

为了能够提升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宣传机制,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有效的宣传让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促进教育普及。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开展多样化的文化实践活动,我国很多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无穷的魅力,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具体组织,都应该保护和珍惜,并积极主动去传承这些节日。挖掘这些传统节日中蕴含着的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彰显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很多大学生受到西方节日的影响,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得很少,甚至有的学生对传统节日复杂的规矩感到厌烦[3]。高校除了执行必要的传统节日假期之外,还需要挖掘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并积极开展传统节日的宣传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当代大学生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为了能够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高校需要积极在传统节日中渗透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挖掘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价值内涵和人文精神,提升教育效果,发挥历史底蕴的作用,展现文化瑰宝的魅力,让大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利用传统节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能够重塑学生的文化自觉以及自信之外,还能够有效消除西方节日的冲击和影响,避免学生遭到不良思想的侵蚀。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尝试踏入社会、深入社会学习、提升自己综合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机会和平台。高校可以联合当地的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迹、学习圣人贤哲的思想内涵,通过社会研学来学习和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需要打造好第二课堂,利用诵读经典以及国学达人赛等多种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丰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让大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为中华民族拥有这些丰富的文化宝藏感到骄傲。

(四)打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如果说课堂是高校的显性教育,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隐性教育,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区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辅相成,高校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打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无论是校园的课堂教室、物质环境还是课程教材,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人文气息以及文化精神中也包含着大量的隐性教育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隐性教育资源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优势作用,需要高校充分重视,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氛围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4]。高校需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比如在校舍和各种教学楼的设施建设过程中,高校需要以绿色环保以及亮化美化为主题,将传统文化嵌入到环境建设中,让高校物质环境建设能够和我国传统文化相互辉映。广义上的校园文化包括高校的观念文化、教风学风、校规校训以及制度文化等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刚好能够提供校园文化建设所需的丰富素材和借鉴经验。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极大的帮助,为高校的全过程育人提供内生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大大提升教育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建设,培养新时代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综合型人才。高校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家国情怀,联合世界眼光和时代特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高校应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优化融合路径和方法,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