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高效个性化预习策略

2021-11-22 18:51温满花
名师在线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同伴教师应

温满花

(广东省惠州市水北小学,广东惠州 516001)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应让学生怀揣问题主动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及思考,关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育人观念,为教育活动发展进步给予支持。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助力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已经成为教师亟须解决的重要教育难题之一。其中,“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第一步,是其自我探索、自我理解、发现问题的过程,能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条件,还能优化师生互动效果。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引领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预习习惯。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转变预习方法,使学生通过预习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参与教学互动,达到师生共创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高效个性化预习的必要性

(一)提升小学生能力,助其成为合格公民

预习是学生用固有知识、个人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及技能的第一步。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兴趣。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完全契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合格公民的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符,为培育小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情感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育人水平。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共创高效讲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前预习视为学生接触、了解、求知的先决条件,确保学生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对知识的熟悉感、亲切感及疑惑学习思考、互动探究。为保障学生能根据自身个性化预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需对学生预习结果加以评价,从而使学生明晰个人预习方式的优缺点,并在教师帮助下改进预习方式,赋予该方式个性风格。教师可以根据预习评价结果调整育人方案,找准授课立足点,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实现目标,将学生预习结果与教学动态关联在一起,继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达到师生共创高效课堂的目的[1]。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可结合下节课的知识点,创设一个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融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和疑惑来预习新知,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在新知授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积极回答自己的解决方法,以及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既能让学生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又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二、小学数学高效个性化预习的关键

(一)赋予预习条理性

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为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个性化预习任务,教师应先帮助学生理顺预习思路,让学生有步骤、有条理地完成预习任务。例如,在教学“用方程解决问题”前,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预习。为保障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安排预习任务,如“如何找到等量关系”“总结用方程式解决问题的步骤”等,从而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使其找准预习方向、提高预习效率。为检验学生预习成果,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一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预习知识列出方程,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比如,快递小哥在规定时间内将快件送达某地,若每小时骑行15 千米,可早到目的地24 分钟,若每小时骑行12 千米,将迟到15 分钟。请问规定时间是多少,骑行路程是多少?其中,学生列方程的过程,就是检验个人预习成果的过程。教师还可以以该例题为依托,帮助学生找到“等量关系”,解决学生预习时出现的问题,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2]。

(二)加大知识迁移力度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关联性,所以许多知识是学生在从前的学习中就接触过的,因而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提高预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分数除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知识,基于二者意义相同,有些运算方法亦可通用,在分数除以整数时可按照整数除法来运算,如1/5÷5 等,继而使学生通过知识迁移有效提高预习质量。在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后,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总结分数除法运算规律,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三、小学数学高效个性化预习方略

(一)先学后教

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前,可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除开展课上预习活动外,还可鼓励学生运用闲暇时间预习第二天的课程,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前,教师可应用问题导学法,在学生预习前先提出几个问题,如“你能用距离、方向等知识确定物体位置”“请根据给定距离、方向在平面上画出行走路线”等,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所学内容。为赋予预习问题趣味性、实践性,教师还可在黑板上贴一张囊括位置、距离等知识的彩色图片,以引导学生观察、画图、测量、交流,使学生在预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并对本节课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待学生预习完毕后,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到讲台上画一画,其他学生则负责判断对错或提出异议。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能赋予教学计划生本性、灵动性、实时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同伴互助预习

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同伴互助课前预习活动,组建互助型预习小组,同时注意各组成员(同伴)学情保持均衡。为照顾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各组会控制预习节奏,避免这部分学生未能吃透预习重点知识,而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负责解决预习中同伴提出的问题,确保同伴关系更为和谐、稳定、融洽,从而有效完成预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关注学情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性格特点、综合素养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组。在同伴互助预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享预习成果,使各组互相补充,弥补预习缺陷。同伴互助预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沟通能力、协作意识等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较为适用。

(三)设计预习案

为突出本校数学改革特色,优化整合学生预习资源,教师可从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角度出发创编“校本化”、生本化数学预习案,以预习案为依托输出数学知识,从学生的预习能力、预习态度、预习兴趣、预习习惯角度出发加以干预,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预习目标,提高预习有效性。预习案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动态关系紧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预习情况优化预习案内容,使之更具个性化、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数学预习任务。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高效个性化预习具有提升学生能力,助其成为合格公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师生共创高效讲堂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赋予预习条理性,助力学生加大知识迁移力度,采用同伴互助预习、先学后教、设计预习案育人策略,使学生在高效个性化预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独立学习能力、协作互助能力等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同伴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寻找失散的同伴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