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021-11-22 18:40:12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使用者会计人员会计信息

付 蕾

(陆延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太原 030024)

0 引言

现在的市场经济用“瞬息万变”来形容再妥帖不过。

疫情之下,百业凋零,电商零售业销量逆向激增,物流公司和各类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异军突起,外卖、网课、教辅、直播等行业更是火遍全国,商机无处不在。

当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对经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细,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核算也就越来越重要。由于行业不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已成为财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

1 会计信息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系统、客观、及时地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综上所述,可总结出会计信息的基本定义如下:

1.1 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将其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或其他经济信息,并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

1.2 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1)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企业截至某一时间的资产、负债总额及其结构,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等。

(2)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主要通过利润表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费用耗费情况和生产经营成果,据以判断公司盈利情况。

(3)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主要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动情况,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其具体构成。

1.3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因为内部管理和对外经营的需要,企业管理者必须随时了解公司重要会计信息,如销售收入、盈利情况、成本费用水平、资金盈缺等,将其与同行业水平相比,或与历史经营成果相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使用,便于内部管理人员及时调整经营决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指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通常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管部门等。不同的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点不同,其使用目的也不同。

这些不受约束、无籍可开的学员是抱着各取所需的目的来上课的,相继提出很多问题要巴克夏回答。如谷子卷叶是什么毛病啦——玉米苗发黄是化肥烧的吗?红头苍蝇是不是草地螟等。

1.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的全部条款,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最准确表述,简单地说就是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根据《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提供,有时甚至严重背离,这是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信息失真。

2 会计信息失真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只要会计核算结果与企业真实情况不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便可称之为信息失真。

2.1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能正确反映企业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与此相对应,完全达到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便可称之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2 根据形成原因,通常可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无意失真,是指非主观故意造成的信息失真。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会计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专业水平、工作环境等内外因素,造成计算错误、数据疏漏,或者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不透彻,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不当等,导致其报出的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最终导致信息使用者曲解会计信息或者决策错误。此类信息失真,往往可通过单据复核和财务主管审核来避免。

(2)故意失真,是指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故意形成的信息失真。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核算人员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而编造、隐瞒交易或事项,或者蓄意不当使用会计政策,虚增虚减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使会计信息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故意误导或蒙骗信息使用者。此类信息失真不易被发现,并且容易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2.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对内部信息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容易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例如一个新项目的投资决策,往往需要参考已有项目的成本收益,若已有项目的重要财务数据不准确,必然会影响新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导致企业可能错失良机,也可能投资失败。

(2)对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不仅牵连范围广,往往还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一是扰乱经济秩序,损害各方利益。错误的会计信息或者是为实现指标而人为修改的会计信息,可能会造成国家财政收入流失,也可能会影响金融机构的判断而导致资产损失,更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影响市场的公平性。二是削弱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报送失真的会计信息尤其是故意失真的会计信息,是蔑视国家财经法纪的行为,不仅违法,也违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还使法律法规的威严被打了折扣。三是偷逃税款,造成财政收入流失,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四是影响国家相关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比性。近几年,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智能化管理工具的不断推陈出新,客观上促使企业经营行为规范法和合法化,财务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就成为接下来的讨论重点。

3 如何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前文已经说过,完全达到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可称之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近几年,国税局与财政部不仅修订和完善了多部法律法规,而且从技术层面提高了监督力度,比如金三软件的上线、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等,企业经营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已经大大压缩了虚假会计信息的生存空间——这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做出的努力。

站在微观的角度来看——企业要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又应当做出哪些努力,我认为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会计人员执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第一,主动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积累理论知识,同时,把实际工作当作学习契机,通过实践来充实和完善理论知识,再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活动。

第二,关注财税法规政策的变化,及时了解和运用各项新政,避免被动的信息失真。

第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坚持职业操守,在原则和现实发生冲突时,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分析和处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这是会计人员难得的美德,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

第四,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所需信息的用途,以及如何用最简练直观的方法去表达和传递信息,不必拘于传统的会计信息提供方式,随着核算工具和信息传递媒介的进步,会计信息也可以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表达。

总而言之,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其执业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以财务人员必须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避免因业务能力不足造成信息失真,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2 建立完整高效的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

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管理需要,依据现行的财税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管控体系,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对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管理职能与监督职能各自独立、互相制约,避免人为因素干扰财务核算,确保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3.3 建立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体系

企业应树立会计监督的自觉性,要对企业自身实力、市场环境以及所处行业的经营特点有明确定位,不片面强调经营结果,不盲目跟风追求利益;对各家公司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时,区别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公司发展所属阶段,客观评价,避免过于强调利润绝对数值而导致的信息故意失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发挥出财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作用。

3.4 关注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曾经比较普遍,从十几年前著名的“银广夏事件”到“蓝田案例”,再到前几年的“獐子岛扇贝绝收事件”以及“瑞幸咖啡事件”,其实质都是会计信息失真且长期未被发现或纠正,最终对企业和投资者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应当从这些案例中总结经验,重视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我们每天都会经手各种形式的会计信息,无论是对内提供还是对外提供,它都贯穿于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也许是一张表,也许是几个数据,都代表了某项经济活动的过程或成果,它们有条不紊发生着,完整记录着企业前进的每一个脚印,这就是会计信息。所以,以改进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看似微不足道,却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厚积薄发。

猜你喜欢
使用者会计人员会计信息
“法定许可”情况下使用者是否需要付费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好日子(2018年5期)2018-05-30 16:24:04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09
抓拍神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3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