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娇,冯 丽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12 年来,各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我国每年的专利、商标等申请数量也持续增加[1]。与此同时,围绕专利信息服务开展工作的机构也随之增加,包括专利代理公司、律师事务所、专利数据库公司[2]等,不同机构在不同方向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共同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高校图书馆也紧跟其后,陆续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不少学者对高校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进行了研究。马慧萍[3]等人分析研究了“双一流”高校专利服务现状,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服务结构。李心蕊[4]等人以23 所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提供了借鉴。但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尚未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工作,但致力于研究如何着手启动该项工作。因此本文通过网站调查与文献调查,分析不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所开展的业务、自身作用等,并对比其他已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高校所开展的业务,分析其有待自身解决的任务等,找出高校启动知识产权服务工作侧重点,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启动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工作提供借鉴,促进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建设。
在众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中,以国家知识产权中心开展的服务最多。此外,目前我国涉及知识产权服务较多的机构为专利代理公司,甚至很多专利代理公司是高校教师申请专利时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2018 年申请的专利中,有61.3%的专利通过专利代理公司申请[5]。专利代理公司在专利申请中具有较大优势,包括有较为专业的专利代理团队、专利代理经验丰富等。此外,目前很多律师事务所开始开展知识产权维权工作,或转型以知识产权诉讼为主要业务,其主要工作人员专业背景也大多以法律学科为主。很多大型企业,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非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每年的专利申请量较高,工作中涉及法律纠纷也较多,因此会设立相应的知识产权部门或法务部,以更好地保障自身知识产权及其他相关利益。例如知识产权专区,或相应的法务族,包括知识产权部、消费者法务部等。除了提供专利申请、专利诉讼等相关服务外,涉及专利的工作还包括专利信息的及时有效检索。虽然国家知识产权局也能够提供全面的专利信息检索,但其在分类检索、检索字段等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烦琐复杂性,因此各类专利检索数据库公司应运而生,包括Innography、incopat 等。该类机构团队成员在知识产权相关文献的检索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受理专利申请,解决专利纠纷的机构,其更重要的职责在于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其目标任务在于积极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此外,该机构还积极参与到各高校和不同机构举办的知识产权培训与会议中,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培训服务,在宏观上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专利代理事务所在专利方面涉及的业务包括代理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维持、代理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程序等。该类机构每年可为中国各行业的优秀企业撰写发明专利上千件,能够为专利申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且此类机构在不断增加与扩大,已跟上国家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趋势。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涉及知识产权服务的业务包括知识产权策略、进入新市场、权利获取、降低风险到权利保护所需的诉讼事务等方面的法律服务等。该类机构拥有庞大的法律背景,在涉及专利纠纷的工作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涉外专利中,都能够提供较强的法律保障。各类公司的知识产权部或法务部不仅能够为其自身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也能够为其用户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受理用户的知识产权侵权投诉。该类机构的优势在于其工作人员对本行业的知识产权分布、产品等较为熟悉,能够在充分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其用户提供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及时的专利侵权预警等。专利检索公司的作用则在于提供更为快捷的专利分类、检索服务,同时,该类机构也会经常在各高校或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帮助相关从业者提升知识产权文献检索的能力。
高校涉及知识产权的业务较多,但在近几年才正式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不同的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开展的业务范围不同,冯耀[6]等人分析了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服务现状,认为其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专利检索与专利分析等。通过其他文献调查综合对比,发现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面对的主要用户为高校教师和学生。高校教师是主要申请者,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知识,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要为他们提供专利咨询、专利检索等相关工作。学生是主要学习者,他们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需要做好培训工作。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需要为综合学科知识、专利申请与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服务,因此很多已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高校图书馆,能够综合大部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业务,包括专利代理、知识产权纠纷、专利审查、专利信息检索等,为高校用户提供综合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过程中要致力于扩展业务范围,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但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仍存在部分特殊任务,是这些机构业务无法取代完成的。这些问题对未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在想要启动该业务的工作方向上有所影响。其中存在最重要的问题即高校申请的专利,存在专利转化率较低的问题[7-8];而且,高校需要承担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大量工作,不仅需要面对教职工用户,还需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产生课程设置系统性差、教育水平不具有层次性等问题[9-10]。
在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众多的基础上,国家仍然陆续出台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以促进高校图书馆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并在2018年审查通过了23 个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1]。但高校知识产权中心的服务工作,无法简单地通过设立机构而启动。很多已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在初期均通过结合学科的项目查新,主动对接客户做出相关科技的专利分析,以逐渐过渡开展专利服务。在人员上也通过科技查新员转向专利馆员或兼任专利馆员的过渡方式组建专利服务团队,逐步规范专利服务工作。高校学科发展与专利发展相辅相成,甚至专利的发展远在学科发展之前,做好行业专利前沿的检索,能有效促进学科的发展。因此在科技查新中,做好专利查新的同时,主动做好相关科技的专利分析、同行业间的专利文献分布情况,更能够有效监测行业发展动态,促进学科的发展。
根据《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团队大于等于10 人,可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因此很多高校虽然已设置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并开展了知识产权教育,但受限于人员数量,无法完成庞大的知识产权教育工作。针对该类原因造成的知识产权教育不足问题,闫伟东[12]等人提出了专利馆员与教师合作提供嵌入式的专利信息素养课程的办法。对于初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而言,专业人员更是匮乏,因此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启动知识产权服务的初期,均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嵌入一些基本的专利素养知识,逐渐过渡开展专利培训课程。
专利转化率低是目前我国专利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很多已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的高校研究分析造成高校专利转化困难的原因,认为包括以下两点:首先是专利申请人产权意识不够明确,并不考虑专利是否转化的问题。其次申请人确实是想通过专利申请,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但是缺少适合的转化平台或转化动力,导致优秀的专利成果并未得到实际转化应用。对于初步启动专利服务的高校,应着重于高校专利转化困境,在起步阶段把握好专利质量,促进本校专利的良好循环发展。包括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对拟申请专利的技术进行评估,并建立合适的制度,免除评估人员决策责任,以达到剔除掉无效的申请和低质量专利的目的[13]。设置相应的专利成果转化部门,取消教研秘书兼任,充分利用我国的科技服务市场,如中国技术交易所等,搭建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平台[14],降低高校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差,达到促进专利转化的目的[15]。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除了能够提供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一般服务,如专利代理、专利检索等,还应找准自身与其他专利服务机构存在的任务差异,明确自身面临的挑战,找准定位,才能做好发展。因此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在启动知识产权工作的起步阶段,就应根据学科发展,做好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从大局上做好专利布局,能更有效地促进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进展。
不同类型专利代理机构承担了知识产权的大部分工作,并且各机构在不同方向上发力,促进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高校在知识产权的发展上,有其自身需要解决的重任,包括提高专利转化率,做好学生和教师的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结合学科发展进行专利布局等。高校图书馆在启动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时,应采用专利查新、专利咨询与项目查新一体化开展的方式,过渡起步阶段,逐渐分设知识产权机构。此外,高校图书馆在开启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初期,就应立足于高校自身有待解决的任务,正是这些需要高校自我解决的问题特点,构成了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立足要点,定位了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发展方向,形成了高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工作侧重点,包括做好专利素养培训、专利申请前预判、搭建校企合作转化平台,以及跟踪学科发展做好专利远近布局等。但高校还是应该根据自身能力与发展情况,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