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彩云 黄晓云
(1.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江苏宜兴 214200;2.江苏省宜兴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宜兴 214200)
在苏教版三至六年级的音乐新教材中,每册均有八个单元的竖笛教学内容,其中有专门的指法练习曲,也有歌曲练习曲,还有乐曲片段练习等。另外,教材后面的附录中安排了口琴练习内容,以满足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竖笛以其清丽的音色、简洁的结构、科学的排孔、低廉的价格、小巧的外形、易教易学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全市开展的“器乐进课堂”活动,我校按要求开展了“竖笛进课堂”的教学活动。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小学音乐课中竖笛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才能从其不同的水平出发,因人施教。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对学生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每当接手一批新的学生,笔者都会先了解他们原有的基础,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与授课,既要关照初学者,又要面对已学者,再进行分层次教学[1]。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竖笛,对竖笛这件课堂乐器感到陌生而好奇。笔者通过各种视频、实物展示、亲身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先了解竖笛,对竖笛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他们怎么持笛演奏、怎么按孔而不会漏气、怎么用均匀的气息演奏出自然的声音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专门为学生编写了朗朗上口的竖笛儿歌,便于他们记忆。值得一提的是,有少数四五年级的学生因各种因素也未接触过或不会演奏竖笛。对于这类学生,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将他们也视为初学者,从零起点教起,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同时,要充分发挥班上“小老师”的作用和积极性,让其在课余时间协助教师辅导和帮助初学者。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已有学习竖笛的经历。开学的第一节竖笛课,笔者并没有直接教授竖笛演奏的内容和技巧,而是先让学生演奏一曲已学的《茉莉花》。笔者仔细聆听,从中发现问题,也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学生演奏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最突出的问题是他们演奏得太断、太生硬,没有旋律的连贯性与优美感。于是,笔者先带着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这首歌曲,随后让他们聆听笔者的范奏,然后再带着这份感情,逐句演奏和体会歌曲的旋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这些已学者中,他们演奏竖笛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让他们“吃好”,不能仅限于课堂上所教授的基础知识,不论在技巧的掌握、曲目的选择上,还是在演奏形式的变化上,都可以提高相应的难度和深度;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让他们“吃饱”,让他们扎实地掌握最基础的演奏技巧和常识。这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照顾整体的同时,又兼顾好各个层次的学习需求。
在竖笛演奏中,每个音对应怎样的指法,学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但认识和掌握指法是个枯燥的过程,学生容易失去兴趣。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而牢固地记住指法呢?笔者认为,打比方、做游戏是不错的选择。其一,用比喻巧记指法。如对于sol-do'的演奏,笔者将左手食指与无名指比喻成飞机的两个“翅膀”,把吹高音比喻成飞向高空。因此,“双翅”同时往上升起,吹奏的效果是sol-do';反之,“双翅”同时往下降落,吹奏的效果是do'-sol。这一起一落,让学生很容易领会这两种指法的变换关系。其二,用游戏记忆指法。例如,在演奏《亲爱的回声》中,笔者说:“现在,请同学们用笛声来回应老师。”笔者演奏原声,学生认真关注,立刻能演奏回声。笔者提示“原声强,而回声……”学生便能领悟到要弱吹回声。这样,学生在游戏实践中牢固地记住了回声的指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需要创新,而创新也能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把即兴的奏乐和表演等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和目标,而非仅作为一种活动去开展。竖笛的编创练习可以从一个单音开始,再逐步发展成多个音的综合编创。起初为了降低编创的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固定的节奏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易于吹奏的音填入,这样最简单的原创练习曲便诞生了。当学生逐渐掌握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后,编创的难度可以相应提高。笔者借鉴了一位教师的方法,和学生进行短乐句的“问答”编创练习。笔者演奏一个“问”句,然后让学生以笔者的尾音为开始接着演奏“答”句。这种方式类似学生平时玩的“成语接龙”游戏。当然,我们也可以引入学生喜欢的课外乐曲进行编创活动,难度由易到难、逐层递进。这样,学生在编创练习中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学生要想掌握这种雅俗共赏的吹奏类乐器,最重要且最根本的技术是掌握好气息的运用。因为音色的变化、力度的处理、音准的控制、音乐的表现等均是通过气流的变化实现的,所以气息的运用是演奏好竖笛的根源。我们可以从歌曲演唱中借鉴气息的运用。实践表明,演唱和演奏时的气息运用有相通之处。在训练气息时,笔者要求学生练习歌唱时的“三件法宝”,将歌唱时气息运用的感觉迁移到竖笛的演奏中。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亲爱的回声》中,第四乐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的衔接是个弱起节奏。学生在演唱此处时,急换气相对困难,故在演奏时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因此,笔者采用先唱后奏的方法,让学生用快吸慢呼的方式学会演唱这一难点后,再进行演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的生命,但构成音乐的节奏是复杂多变的,并非千篇一律。在竖笛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节奏型,再逐渐增加难度和层次变化,让学生在演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与神奇。
其一,掌握基本的节奏型。这些基本的节奏型可以组成一些简单却很好听的练习曲和歌曲。学生可以由易到难、由慢至快地进行练习。其二,掌握常规的节奏型。在歌曲演奏中,附点节奏是一个难点。笔者会让学生边唱边打附点节奏,掌握后再进行演奏。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个节奏型的掌握,笔者会选取包含附点节奏的代表性曲子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其三,培养恒拍的演奏习惯。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会打着恒拍进行演唱和演奏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恒拍的习惯,学生在演奏时才会有节奏和节拍的感觉,才能吹出不同乐曲的节拍感、韵律感,才能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情感。
总之,教师应开展好“竖笛进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还能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在竖笛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学习的难点,还要夯实其基础和激发其情感,从而提高竖笛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