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江 长春人文学院 于佳欣 长春健康职业学院
进行田径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运动者的竞技能力和体能。然而,田径运动具有训练强度高、训练标准高以及训练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容易引发不必要的损伤。究其根本,在田径运动中发生损伤的原因可以从主观以及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从客观层面来说主要包括天气、场地以及突发事件等,并且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从主观层面来看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安全意识,采取的防范措施等。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不难发现,客观层面的因素一般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在防治方面很难取得预期效果。而主观层面的因素大多数是人为的,是可以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的。[1]因此,对训练损伤的有效防治措施应该从损伤原因入手,促使运动员及其教练都能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并在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其防治能力和技能,以有效降低损伤的发生概率。
关节扭伤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比较常见。例如,在运动员开展田径运动或者训练时,其膝盖或者是踝关节等部位经常容易发生损伤,如果损伤较为严重甚至会影响其正常训练。更为具体地说,就是在运动员进行跑步或者是跳跃时,可能会由于其基础动作不达标,或者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关节发生扭伤。一旦运动员的关节出现扭伤,从其表征来看会出现疼痛和肿胀,在扭伤比较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皮下血液的淤积,因此需要尽快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
肌肉拉伤在田径训练中的发生频率较高,其主要说的是在训练活动中,训练人员的韧带或者是肌肉由于受到过度拉伸或者是收紧而引发的损伤。在运动员的肌肉发生拉伤之后,其损伤部位会出现剧烈痛感,甚至会引发肿痛现象。如果肌肉拉伤较为严重,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拉伤部位的其他功能,进而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运动和训练。总的来说,造成肌肉拉伤的原因较多,例如,在不进行热身运动的前提下就进行训练,或者是训练方式不正确等。
在运动员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其身体部位不可避免地会与外界事物发生接触或者是碰撞,进而引发肌肉的剧烈摩擦,导致擦伤或者刺伤等问题的发生。[2]例如,在跑步时,运动员一旦摔倒,其身体就会与地面发生严重摩擦,使运动员发生擦伤,这种损伤的外在症状为皮肤上出现蜕皮和出血点,如果擦伤比较严重,则有可能会引发出血现象。而刺伤主要说的是运动员在训练时发生意外,导致其身体部位被尖锐物体刺伤,这种创伤的伤口通常情况下比较小,但是却相对较深,属于较为严重的损伤类型。因此,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一旦发生刺伤,必须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应该加大对刺伤的注意,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在实际开展田径训练的时候,许多运动员没有良好的损伤预防意识,导致其在开展训练的时候,训练方法不科学、不规范。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在田径训练活动中,运动员对损伤相关知识掌握得越全面,防范和安全意识越高,其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就越低。但是,在大部分运动员总结损伤原因的时候,都盲目地将其归结为外界环境因素,例如摔倒等。甚至还有一部分运动员认为,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损伤是一种正常和必然情况,而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员在进行训练期间,损伤相关知识和意识严重不足,导致不能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来减少损伤的发生概率。甚至,部分运动员在发生损伤之后,不够重视,没有能够及时就医,导致在旧伤未愈的情况下又添新伤,促使自身的损伤状况日益严重,对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田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长时间运动中逐渐推进的,因此如果运动员忽视前期的准备环节,就容易引发损伤现象。在运动员进行实训的过程中,不管是由于教练的原因还是由于运动员的原因,导致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促使运动员的神经兴奋度不够,身体不够协调,进而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损伤。这不仅是运动员不重视自身健康的表现,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损伤的发生频率。实践证明,有效的活动准备,能够增强运动员身体的适应性,保证其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例如,在投掷项目中,由于运动员前期的准备不充分,或者是技术不够娴熟,而经常发生肌肉或者是韧带的损伤,严重时还可能会发生骨折。
在训练损伤的诱发原因中,训练姿势不正确是主要的诱发原因之一。因此在田径项目训练中,通常都会倡导进行科学有效训练,而训练姿势不正确、不规范以及运动量超标等问题,都属于不科学的训练方法。在田径项目训练中,由于运动员个体在身体条件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能开展统一化训练,假如教练安排的训练标准较为统一,那么在训练期间就会有部分人出现动作不标准,进而发生损伤情况,特别是在运动员参加了高负荷的训练之后,极易发生损伤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这个时候运动员的姿势容易不标准,身体肌肉不协调,因此容易发生损伤。
在开展田径训练时,除了训练方法不正确会引发身体损伤之外,运动场地以及器材和服装等外在因素,都有可能引发训练过程中的损伤。如果运动场地或者是辅助器材等不符合训练标准就极易引发运动员身体的损伤。例如,训练场地不平整,或者是跑道太硬等,都容易导致运动员摔跤,进而为其膝盖带来损伤。或者,由于运动员的衣服不合适,鞋子减震功能不足等,不仅会对其身体产生束缚,还会导致其脚踝承受过大压力,进而造成运动员身体的损伤。
只有运动员从思想层面对规范训练有正确认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损伤的情况。因此,不管是对于学校来说,还是对于其他团体来说,在田径运动的日常训练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大对损伤相关知识的传授,促使运动员能够全面掌握损伤的发生和预防知识,进而有效增强其预防损伤的能力和意识。对于部分存在不正确思想的运动员,教练员需要及时进行引导,以有效激活其损伤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需要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积极配合教练,主动搜集与损伤有关的知识,不断强化自身的损伤防范意识和能力,并将其有效渗透到田径运动中的每一个环节。[3]
在运动员正式开始田径训练之前,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基体创造有效运动条件,尽可能减少损伤的发生,以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田径训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训练内容不能过于单一,例如在训练投掷项目时,不能单方面对上肢进行训练,忽视对其他部位的训练。正式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运动员来说,都应该具备一套完整科学的热身方案。但是无论对于哪种运动项目来说,进行热身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有效润滑和活动关节,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提升神经的兴奋度,有效激活身体的感觉系统,最大限度增强基体的运动适应性,减少损伤的发生。田径运动员在开展热身运动时,可以选择的运动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每一种运动都能够很好放松身体肌肉。对于一些特别的项目,还可以附加一些热身运动项目,如400米。这主要是通过让运动员慢跑,在稍微出汗的基础上开展压腰、腿以及转体等运动,以将关节、韧带和肌肉都活动开,然后借助原地纵跳,强化肌肉的兴奋状态。
在田径训练的开展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损伤的发生,应该合理规范运动员的训练姿势,依据因材施教的思想,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方案,在有效减少损伤的基础上提升训练水平。例如,在某运动方案中突出了对运动员的保护,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损伤,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了深入全面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办法,促使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在相应方案的指导下,其运动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也得到很大改善。由此可见,依据运动员素质的不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案,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运动员训练姿势的规范性,还能有效提升训练过程的规范性,并且能够在提升训练水平的基础上减少损伤。
由于训练场地对运动员训练的所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中极小的缺陷都可能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该针对运动场地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首先,应该加大对运动场地的检修,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修复。[4]其次,在训练活动开展之前,应该加大对训练场地和相应器材的检查,以有效排除运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保障运动员训练安全。最后,教练员应该及时划定安全的训练范围,并及时提醒运动员进行安全训练,有效预防训练损伤。
综上所述,在参加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损伤虽然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却能够在进行有效预防的基础上,降低损伤的发生概率。这要求运动员积极探究损伤出现的具体原因,并在真正开展训练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运动员创造相对安全的训练环境,在有效保证训练安全的基础上,切实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