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亮
小学的数学教学并非要求学生掌握多么高难度的数学算法或者结题技巧,更多的是侧重于通过开展基础教学来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基础的数学思维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大多采用的都是教材中的理论与内容,其中很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术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导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实所谓的应用题就是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而这里指的实际问题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活经历还是情感经验都相对欠缺,在实际遇到问题的时候普遍存在不知所措的情况,而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采用合理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
比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中的“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布置一个生活化的应用题目,让学生绘制一份“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并配上文字说明。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所学习的教材内容展现在纸上确定自己家和学校这两个“点”的位置,然后根据位置与方向确定二者之间的行进路线。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需要一边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地图、一边进行讲解,其中针对路线上出现的各种标志性建筑物或者店铺,学生也需要进行详细介绍其方位特点。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很多小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电子设备,并且对于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充满了兴趣,如果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信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很多数学理论或者数学概念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其实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比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在开展相关的应用题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题干的要求,比如求算一个“长方体衣柜的布罩面积”这一题目,教师需要提前用相关的3D建模软件为学生创建一个长方体模型以及长方体衣柜的模型,并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衣柜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以及衣柜所对应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等数据,从而直接套用所学习的“长方体表面积求算公式”来直接代换“衣柜布罩面积”,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又能够提升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师更倾向于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解,学生们在讲台下听讲,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对于很多数学知识和相关的解题方式缺乏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长此以往,一方面会导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氛围越来越沉闷和枯燥,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新思维得不到锻炼,既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综合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其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式,既能够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又能够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讲完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百分数”这一单元的内容的时候,基本上关于简单的数学计算技巧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超市情景模拟”的数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基础运算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别选择扮演卖家和买家两个角色,其中所有的商品都可以用小数或者分数的形式来标注,扮演买家的学生需要购买不少于三件的商品来让扮演卖家的学生进行价格核算,而扮演买家的学生自己也需要进行二次核算,从而避免计算失误,每完成一次交易,无论是扮演买家还是扮演卖家的学生都需要邀请教师进行结果核算,如果其中有一方出现了失误,则需要给予惩罚。通过这种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活动的方式来开展数学教学,能够在提升数学应用题教学趣味性的同时,锻炼和巩固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通过开展趣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不仅仅能够有效丰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