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夏河县桑科镇寄宿制小学 肖虎林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阶段或过程内进行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两种语言。我认为,在正确认识“双语”教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是双语教学工作迈向成功的前提。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浅谈双语教学在民族教育,特别是在牧区教育中不断更新、壮大、深化的今天所起的重要作用。
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各具特色,虽然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但有时也会造成沟通和交流上的障碍。当前,牧区仍然大面积存在教师不会民族语言,学生不会汉语的现象。民族语言作为学生的母语,在理解、应用和意识形态中根深蒂固,是其他任何语言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不会民族语言的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困难重重,需要付出更多精力,然而,付出并不代表收获,效率低下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人认为不会民族语言的教师担任汉语教师好,学生虽然在学习初期有点困难,但是到高年级就逐渐显露出它的优越性,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现实中,不会民族语言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到高年级教学效果不乐观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为此,要在师生间进行正常交流沟通,首先要运用“双语”教学模式,进行藏汉翻译,消除师生间的语言障碍。
牧区孩子从小生长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从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环境,与城镇人口密集,以汉语交流为主的人群接触甚少,很少了解到自己母语以外的汉语言,这是造成孩子学习汉语困难的主要原因。此外,科技信息的闭塞,也成为学习汉语困难的一大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对没有一点汉语基础的孩子,纯粹运用普通话教学,效果是很差的,正所谓你讲得清清楚楚,他听得糊里糊涂。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用两种语言进行讲解说明,直到学生了解、掌握,达到记忆运用的目的。如教单韵母a、o、e 的发音,你得先用民族语言教会发音的主要方法和要领,不然他发的音就很难准确。以此类推,学习字、词、句等也可同样采用藏汉双语对比学习的模式,收到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此外,在牧区小学学习汉语言应该提倡“双语”教学,但不是在汉语课上单纯地用民族语言授课或重复民族语言说过的汉语基本口语。例如,用“双语”学过的课堂基本用语,“起立、坐下、对不对、对、是不是、是、听、说、读、写”等,都不必再用民族语言(如:藏语)重复说明,直接用汉语进行简单对话即可。这样日积月累坚持简单的对话练习,随着学生识记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渐减少使用民族语言的数量,从而多给学生一些口语对话练习的时间,让他们能理解、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说话能力提高了,教起来也轻松了,进而慢慢地就会进入一种默契的配合状态。
双语教学对民族学校透彻、深入地开展素质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双语教学把普通类的优质课件进行演示,或者复制、编辑后再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同时,长期组织教师观看音、体、美、英语等优质课件;聆听专家学者的先进教育理念,并付诸实际教学工作。在尝试先进理念时,不仅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教育者角色,而更要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研究者的角色;不仅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者,而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当成一个研究的对象。因此,双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牧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双语教学问题。双语教学因民族而异,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大大增加了民族教育的困难程度,也是民族教育落后于其他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各地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环境、人口数量以及分居散居的不同,其语言使用情况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民族地区大力倡导双语教学,搞好双语教学工作,对推动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牧区选择双语教学法,既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思路,更是为了克服困难,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虽然它不是很完美,会造成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对母语过于依赖等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它的现实作用。孔子说“有教无类”,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和沟通是前提,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有效教育。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学习一点民族语言,借助学生的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汉语,其效果是事半功倍、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