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兰
习得阅读策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创造性地独立编排单元,引导学生集中学习预测、提问、有目的地阅读等重要的阅读策略,即“阅读策略单元”。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阅读策略,在阅读中经历“认知、学习、运用”的过程,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那么,“阅读策略单元”应如何教学?本文以三年级上册“预测”策略单元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预测”是读者借助故事文本的主要情节、插图等已有信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等,对下文进行预先推测[1]。本单元以“预测”策略为主线,编排单元内容,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借助旁批、课后习题来“学习预测”;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借助交流,梳理总结“预测”策略。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学生经历“学习策略—运用策略—梳理总结”三个逐步提升的过程,“预测”策略学习体系便由此形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是学生学习预测方法的载体,课文中以旁批的方式呈现预测的结果,课后习题呈现的是预测时的思维过程。在引导学生预测时,教师可以适时利用旁批和课后习题,提示学生可以在题目、内容、插图上,依据阅读经验、生活经验、插图、联系上文内容等方式进行预测,让学生在有趣的预测中懂得预测有据、预测有法,感受阅读的快乐。比如,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就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预测空间。教学伊始,教师应抓住课题的矛盾点,引导学生猜测原因。
师:故事的主角是一座老屋,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出示第一自然段,教师讲述老屋的样子)同学们,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的“老”?
师:老屋破旧又孤独,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出示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读老屋的话)
师:可是这个故事的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预测一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
生:有人把它修好了。
师:哦,这是依据生活经验来猜。
生:可能被神仙念了咒语,定住了。
师:哇,你特别会猜,有个同学与你的想法差不多,他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题目的旁边,请你来读一读。(出示旁批: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师引导:怎么想到魔法的?在哪儿见过?
师小结:阅读经验是预测的依据。
教师依托故事,向学生讲述老屋的老,让学生一边听一边预测“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学生预测中相机将旁批融入教学,让他们学习预测的依据,从而懂得了可以从文题开始预测;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期待,让他们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学习。
在学习“小猫求宿”部分,教师可引领学生预测“老屋会答应小猫的请求吗?”学生或结合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或结合课文内容“小猫找不到安心睡觉的地方”,或结合插图“老屋看上去很慈祥”,预测老屋会答应;也有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预测老屋不会答应,因为老屋太老了,他怕自己会随时倒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预测的依据可以是多角度的,不断地预测、验证,让阅读之旅如探险一样充满乐趣。未能正确预测的学生会惊讶于故事的出乎意料,从而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向,继续兴趣盎然地进行下一次预测。
“三”这一字眼在文学领域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很多童话故事都是“反复”结构,相似的情节会反复出现三次,第三次反复时总会有出人意料的结局。本单元编排的三篇课文恰恰都用“反复”结构推动故事的发展。所以在教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小猫求宿”“母鸡求宿”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根据“反复”的特点来尝试推测故事的发展,为预测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的故事结局做好铺垫。
师:(出示小猫和老母鸡求助这两部分内容)现在我们再看看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在故事开头,老屋都会说:“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生:小猫和老母鸡来请求帮助时,都会说:“等等,老屋!”……老屋都会答应他们的请求。
生:到故事结尾,得到帮助的小猫、老母鸡都会说:“谢谢!”
师:(小结)小猫、老母鸡寻求帮助的这两部分内容,情节相似,语言相似。小猫走了,老母鸡也离开了,这回小蜘蛛来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顺着故事情节去预测。同桌两人一个当老屋,一个当蜘蛛,自由编排后面的故事。(接着,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表演活动后,教师讲述第十至十七自然段,验证预测。)
师:(引导学生交流)哪些情节跟你们预测的差不多?哪些情节是你没想到的呢?
到此,学生结合前文内容预测故事,往往预测得更准确,但最终出乎意料的结局让童话更有趣。所以,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发现了故事情节的相似之处。同桌两人在合作中顺着故事情节预测故事发展、编演故事,从而使预测的思路更加直观。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验证,再次领会到预测的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进一步体会阅读的乐趣。
“预测”策略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经历独立练习。在“预测”策略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前后课文在目标和方法上的衔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阅读策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略读课文承载的是“练习预测”的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以旁批的形式呈现自己预测的思维过程:“当我读到……,我猜……,因为……”。预测故事结局时,学生迁移运用“反复”的结构特点,联系前文内容,依据生活经验、阅读经验来预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被用来干什么。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主动运用之前学到的预测方法进行练习预测,逐步形成“边读边预测”的意识。
指导阅读策略学习,教师还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广泛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拓展阅读。为此,本单元除了三篇练习“预测”的课文外,在“课后习题”中也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预测”。比如,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课后习题中,教材提供了一些文章和书籍题目,让学生借助题目进行预测;在《小狗学叫》的课后习题中,让学生朗读同伴不熟悉的故事,边读边让同伴预测后面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练习设计能让预测从课内的自主预测延伸至课外的互动预测,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加灵活、独立地运用“预测”,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
“预测”策略是一种探究式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能使阅读和思考从被动行为转变为学生的主动行为。阅读策略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不断练习和运用。因此,教师要领会并落实编者的意图,循序渐进地指引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预测”,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