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智
(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直夫初中 江苏 如东 226400)
语文作为我国传统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它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同时又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都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其他学科的高效教学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点思考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做到学以致用,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
1.1 教学理念过于传统。目前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习惯性地占主导位置,对于新课程改革教育要求中的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严重忽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忽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们长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位置,造成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1.2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在教学方法方面,大部分语文教师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还是在采用重讲解轻启迪、重主导轻自主、重灌输轻交流、重个人轻合作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限于帮助学生们认知语文教材知识,对于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在这种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很难得到培养和提升。
1.3 教学内容单一。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只根据课本教材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也仅限于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和开展,这种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阻碍了学生语文知识视野的拓展,也不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素材。而在新课标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师需要将课本教材作为参考资料,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有效资源,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认知了解。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记忆和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4 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同时也缺少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时间,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们的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课堂学习积极性下降,语文教师无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导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不能实现。
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还需要语言知识的必备和优雅言语行为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动态性以及终身性。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是一项基本技能,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实践、学习,才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这种应用能力。其次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使学生们对文章本身的审美价值以及作者的内心体会有一个深刻的领悟,以此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理解能力,使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渐地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学习文化、积累文化以及体验文化都非常的重要,帮助学生养成由于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们的沟通能力,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们的语文思维也得以生成。
3.1 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想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综合性能力来作为基础,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入手,只有提升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在相应的课堂情境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感知和思考学习,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结合课堂知识点,融入相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们对相关语文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活跃思维,使学生们在开阔自己语文知识视野的同时,树立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使自身的核心素养也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以小学语文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语文教师结合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来设计一个父亲与儿子的故事情节,为学生们创设课堂情景,利用这个故事的导入,来将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然后语文教师再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出来,帮助学生们来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了解。语文教师通过故事情节的导入,创设与课文相应的教学情境,即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性,同时有效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视野,锻炼和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1]
3.2 丰富语文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语文知识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促使学生逐渐地养成善于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还需要针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渗透,帮助学生们可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使自身的创造力可以在思维能力的刺激下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们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以《峨眉山月歌》古诗为例,这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生们可以北宋这首古诗。古诗词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当前初中阶段学生必学的一项语文内容,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将此作为课堂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们对相关古诗词知识进行积累,引导学生们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记录,同时做好分类,然后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文章或者书籍,以身作则,为学生们带一个好头,营造一个积极轻松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2]
3.3 注重自主学习,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对有针对性地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审美鉴赏能力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础性能力,这需要依靠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来共同完成。语文教师通过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来帮助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的美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巴东三峡》一课,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先为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疑问进行课文阅读,通过自主思考分析来进行解答。下一环节中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课文通读,带着自己的思考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进行总结。接下来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进行提问:课文中对三峡风光的描绘是以什么顺序进行的?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三峡的那些景色?在描写三峡这些景色时又是运用的什么手法?语文教师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以此来加深学生们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同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3]
3.4 开展探究活动,提升合作学习意识。初中生合作学习意识的提升是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增进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帮助学生构建合作思考探究能力。[4]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来开展课堂探究教学,鼓励学生们分组合作学习,对文章中所使用的抒情方法进行合作分析和思考,并将自己小组的结论进行分享。在此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型,还有效引导学生们对课文进行了认真阅读和理解,同时还促进了学生们的合作思考,提高了学生们的小组协作能力,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有效培养了学生们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核心素养是将知识、技能以及态度进行统一,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个过程。语文教师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合作学习探究能力,充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优化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更新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