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琴
(新疆省吐鲁番市高昌区第一中学 新疆 吐鲁番 838000)
1.1 教学以应试为主,学生感悟不够。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语文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古诗词的知识点教学上,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停留在字词句的学习上,不仅割裂了古诗词独特的韵味和美感,同时也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古诗词中深刻的内涵,使古诗词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重诗词基础知识,忽视鉴赏能力培养。古诗词不仅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很多老师注重古诗词的基础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未能真正发挥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古代诗词歌赋的教学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3 老师急功近利,忽视了吟诵教学重要性。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吟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吟诵了解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同时也能够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大体内容,感知古诗词中的意境。但是很多时候老师会采用以讲代读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吟诵环节,原本动态的欣赏过程,办成了静态的机械的记忆过程,学生无法体会到古诗词的美感和意境,阻碍了学生理解能力、欣赏水平的提升。
2.1 强化古诗词诵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环节。古诗词通常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讲究押韵,词句间有着独特的音律美,而吟诵能够使学生亲自领略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同时也能够加快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反复的吟诵中感知到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并在头脑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为学生接下来更加深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为例,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早春的西湖美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来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中,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内容,使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1]
2.2 拓展古诗词知识。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大多出自古代名家之手,在文字的表面描述下往往有着高远的志趣和积极的思想,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思想情感的熏陶,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满足感。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古诗词内容为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将作者的创作背景、社会环境、作者生平事迹等等融入到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对古诗词拥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品味诗词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杜甫的《春望》这首诗为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后四句写诗人对亲人、国事的挂怀。在学习这首诗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拓展本诗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从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品味诗中声情悲壮,进而深刻感知到诗人的爱国情怀。
2.3 关注古诗词美感。古诗词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不仅具有韵律美,同时也兼有意境美、语言美、人文美的特点,是培养中学会审美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在分析诗词内容的同时深度揣摩古诗词的语言修辞,品味作者营造的诗词意境,感知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表面走入内心,从文字理解上升到情感共鸣。学生在关注诗词美感的同时感知到古诗词这一中国经典文学体裁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感知到古诗词中的蕴含的人文美、自然美、社会美、意境美,进而对中国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4 重现古诗词场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古诗词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重新古诗词中的场景,使学生在动态的诗词场景中体会到古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情的发挥联想和想象,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以《观沧海》为例,老师结合诗词内容为学生重现祖国河山的壮美景色,使学生将自己的体会与诗词的意境进行有机融合,进而感知到曹操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去精神,加深了学生对本诗的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出引导和辅助作用,鼓励学生积极的发挥联想和想象,并进一步对古诗词进行揣摩,深刻品味古诗词中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诗词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实现审美能力、鉴赏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