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高校花样跳绳课程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花样跳绳技术特征分别由个人花样跳绳、车轮跳绳、两人一绳、交叉跳绳等技巧型跳绳动作组成,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花样跳绳又可以分为交叉花样、基本花样、多摇花样,并且由于花样跳绳课程在技术上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非常符合高校学生该年龄段,身心发展的特征。[1]现阶段高校开展花样跳绳课程对交互绳、多人车轮跳绳、长绳花样跳绳、个人花样跳绳展示这几种方式应用较多,其中既包含了个人训练又兼具团队训练,还可以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难度的提升,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求。
在国家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响应国家体育强国战略等一系列政策基础上,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在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更加担负着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越来越重视如何在课程体系当中通过有趣的体育锻炼形式开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而花样跳绳运动在运动形式上简单易操作,并且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跳绳运动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心肺功能,因此无论在课程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可行性方面都能给大学生素质训练带来效果显著的影响。
首先,花样跳绳有益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外国学者研究发现,跳绳项目可以被称为最完美的体育运动,因为在跳绳的过程中人体的各个部位都要进行协调配合,在跳绳过程中全身的肌肉都可以得到训练,所以花样跳绳能够对大学生身体灵敏度、肌肉协调性、运动的速度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与锻炼。并且花样跳绳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加速脂肪燃烧,促进身体汗液排出,能够很好的改善大学生体态,减轻体重,进而降低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帮助心脏减轻负荷,保护个体心血管机能。此外,花样跳绳在跳绳的过程中需要手部握绳进行不断的变化,这一过程能够很好的刺激手部的许多穴位,影响机体神经纤维传导过程,使大脑神经递质活跃起来,达到活跃大脑思维的目的,对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加强思考能力等具有促进作用。
其次,花样跳绳能够提升学生思维控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日本医科大学教授宫本忠雄在研究跳绳运动对于人体的作用时发现,人体在跳绳的过程中能够使大脑活动兴奋起来,增强中枢神经细胞活力,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敏捷。[2]并且花样跳绳是在跳绳的基础上进行动作上的不断变换,需要身体动作的协调与大脑思维的灵活创新,在花样跳绳运动中有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花样跳绳创编动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跳绳技能的掌握以及自己肢体动作的灵活性随机的编创跳绳动作,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创新意识,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1)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高校开展花样跳绳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从简单的小幅度的动作,逐渐向较为复杂、强度较大的动作进行过度教训。在进行花样跳绳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先从单人练习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双人练习、多人合作联系,循序渐进的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
(2)学习过程团结互助的原则: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团队之间的协作力量,因此教师在开展花样课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组成练习小组,让练习较为熟悉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达到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3]
(3)在课程教学中师生协作的原则:花样跳绳课程的开展是一项愉悦的教学活动,因此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既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又是与学生共同进步,为学生加油打气的朋友,只有教师做到与学生亦师亦友,才能使学生对花样跳绳课程更感兴趣,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此外,花样跳绳是最能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在跳绳的过程中选取一些欢快的音乐,帮助学生减缓在专业课学习当中的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4)在课程教学中以赛促学的原则:教师在开展花样跳绳课程时,也要适当遵循以赛促学的原则,设置一些花样跳绳比赛活动,在比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良性竞争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这能够巩固花样跳绳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团队之间沟通协作的能力。
高校在开设花样跳绳课程的过程中,高校领导层对于课程开设的意见十分重要,决定了该课程开展之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性以及发展空间的大小,然而现阶段许多高校认为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仅仅需要开设一些基础性的体育课程,对花样跳绳之类的趣味性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此外,现阶段有些高校并不重视花样跳绳课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该课程资金投入力度十分有限,这也给花样跳绳课程的科学有效开展带来了阻碍。
现阶段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花样跳绳课程,但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是从高校体育团队当中抽调,缺乏专业的花样跳绳师资力量,师资力量的缺乏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最专业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力度不够,也就无法将花样跳绳课程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此外,高校开展花样课程教学时所用到的理论类教材较为缺乏,目前普遍使用的有刘树军写的《花样跳绳》以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规划教材,缺乏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这也是目前高校花样跳绳课程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4]
花样跳绳运动本身就是在基础的跳绳运动之上进行创新演变而来的,因此高校花样跳绳运动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该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借助各种新的教学手段使花样跳绳课程更具创新性、灵活性,使学生的花样跳绳运动更具观赏性与艺术性。[5]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学生花样跳绳动作练习的水平,为他们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避免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做到每个学生个体素质均衡发展。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基础动作掌握之后,应该多开展一些花样跳绳动作编创教学,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将花样跳绳的动作与舞蹈动作相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编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协调交流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将花样跳绳运动中需要注意的正确姿势以多媒体或者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花样跳绳课程开始之前,为了避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动作错误而受到损伤,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将热身操、花样跳绳正确动作讲解通过视频的方式分享给学生他们进行预习,便于他们反复观看,深入掌握动作要领。
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花样跳绳课程开展必须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师资力量素质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高校内部现有体育教师团队进行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对花样跳绳任教教师开展专项技能培训,使他们更专业、更合格。教师自己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与专业的花样跳绳教师进行交流,在互联网上多查找学习花样跳绳课程的教学新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与当地花样跳绳训练队团队展开合作,邀请专业的花样跳绳训练团队以公开课的方式对学生们的日常训练进行指导,高校还可以加大花样跳绳课程中的资金投入,聘请一些退役的花样跳绳运动员担任学校花样跳绳课程教师,使学生的花样跳绳课程更加专业。最后,学校可以联合当地教育部门聘请花样跳绳专业运动员、高校体育教师、当地专业的体育训练部门一起根据高校所在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纂更有针对性的花样跳绳课程教材,使花样跳绳理论体系更好地为实际训练服务。
为了更好地发展高校花样跳绳课程,高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开展花样跳绳课外运动,例如开设花样跳绳俱乐部,把对花样跳绳运动感兴趣的学生聚集起来,在丰富他们课外活动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对花样跳绳技能进行训练,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需求,又能够形成花样跳绳课程内外部的衔接,也能够让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时长更充足。此外,花样跳绳课程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创编花样跳绳节目参加各类艺术活动、花样跳绳比赛等。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通过突击训练、信息查找、团队沟通、节目编排等做到自我完善,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开阔学生视野,并且相关的花样跳绳艺术节目还能对花样跳绳起到宣传的作用。或者学校的花样跳绳俱乐部也可以在高校所在的社区进行公益性的花样跳绳宣传表演,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胆识,实现自我能力并且扩大花样跳绳运动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高校花样跳绳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种类,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运动中得到身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花样跳绳运动也是对我国传统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6]因此,为了更好地在高校开展花样跳绳课程,学校需要以专业的师资团队、更贴合学生发展的理论教材、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提升学生花样跳绳运动学习兴趣,使花样跳绳课程发挥最佳效果,使高校花样跳绳课程更好地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