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与社区联合开展卫生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2 16:31张佩勉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1期
关键词:卫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张佩勉

社区卫生服务是围绕社区开展的以维护人民健康为目的的医疗服务中心,具有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多元功能,是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与医疗技术的基础保障。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升级,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与扩张内容,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困境,通过卫校与社区的联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双赢目的。

一、卫校与社区联合开展卫生服务的价值

中职卫校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联合建设,对卫校与社区服务中心具有双重作用和价值。

首先,对卫校而言,通过学校与社区的联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社区服务平台,而卫生健康服务成为该平台的核心目标,这对中职卫校教学改革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于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下形成的机构,同样也是中职卫校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联合发展的进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实践意义的学习窗口,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病患的沟通能力、健康管理能力以及职业认知与态度等,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之中深入了解当前行业与职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前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对学生实习的成绩和成绩的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信息,以此改进教学内容和制度,优化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医学院校的综合素质[2]。

其次,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通过与卫校合作,可以进一步弥补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人才资源需求,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为例,其社区中面临着卫生服务人员稀缺、骨干领导不足、培训机会较少、服务积极性低等问题,导致社区服务的水平难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也不断下降。卫校合作不仅填补了人力资源的空缺,形成了一条良好的人才补充途径,学校教师也可以统一开展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二、卫校联合社区开展卫生服务中面临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足

目前,卫校领导与卫生部门对联合开展卫生服务的认识不足。一方面,其未能完全了解联合开展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推动卫校与社区合作上并未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甚至造成下级部门开展联合活动时环境与制度过于宽松,未能形成更加有效的联合机制。另一方面,卫校领导以及部分教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缺乏正确认知。部分教师仍以大型医院为学生就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但中职生的竞争力在日益降低,且专业水平难以达到高级医院的人才需求标准;部分教师不了解我国对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视程度,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内容、实际作用以及服务模式不够了解,从而忽视了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综合医疗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也忽视了通过卫校与社区的合作对相关人才进行培育和为人才提供就业服务的渠道。

(二)人员素质偏低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从学历上来说,大多数仅具有初级职称,虽然有着丰富工作经验,但在医疗技术与医学知识方面相对缺乏,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其知识结构与医疗服务能力。从年龄层面来看,多数医疗服务人员年龄相对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要求的医疗与保健服务活动,相关从业人员必须从观念认知、知识技能及服务态度等多层面达到行业标准,要具备良好思想道德、丰富的医疗知识、良好的交际水平、充足的临床经验,甚至还需要具备组织管理、心理治疗等各方面的能力,但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素质难以达到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证明了开展卫校与社区的联合卫生服务模式至关重要,这一联合方式既是卫校学生良好的实习与锻炼途径,也是我国基层医疗事业获得充分且专业人才的关键通道。

(三)缺乏行为规范

社区卫生服务是针对社区人员、家庭开展的医疗服务活动,主要包括疾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生育技术指导、医疗服务以及康复训练等内容,具有综合且多元的服务性质。但在目前医疗服务过程中,对服务人员的行为规范管理缺乏明确的制度标准,在卫生服务内容方面存在缺陷与不足。比如,在服务内容选择上,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以医疗服务为主要任务,而忽视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以及生育指导等内容,尤其健康档案的建设过程还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形成统一、普遍、完整的档案数据库。在服务形式上,大多数情况都以门诊指导为基本方式,对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方面的建设存在不足。在服务层次上,主要提供基础生物医学服务,并未形成心理治疗、社会预防等新的治疗机制。对此,需在卫校在与社区卫生服务联合的过程中进行优化与完善,既要推进多元服务内容的同步发展,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并在服务层面上逐步向心理层面的服务转变。

三、卫校与社区联合开展卫生服务的实践策略

(一)以认知转变为基础,推进联合服务模式

在卫校与社区合作的过程中,要先转变卫校领导与教师团队的认知基础,一方面,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理念,认同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家医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并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性质以及方式,打造专业化的项目政策、资金服务以及设施扶持管理方案,为卫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提供全面支持。另一方面,要转变卫校学生的观念认知。要改变学生传统的以进入大医院为目标的就业思维,根据目前的医疗发展形势,大型医院与医疗机构对医疗人才的需求量虽然很大,但在专业水平、学历层次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中职卫校的学生可以改变自身的就业发展目标。社区医疗服务虽然是基层医疗事业,但却是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和普及的重要项目,不仅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同时也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晋升空间,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临床实践机会。

(二)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提高联合服务质量

规范化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优质服务目标的重要前提,提高卫校与社区的合作质量,需要从制度建设角度切入改革。第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与行为标准。针对学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实施统一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标准,在家庭医生服务、家庭病床管理、转诊、上门服务等方面,要规范服务的流程与方式,彰显统一、专业的服务素养。第二,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通过争取政府、社区、社会等多元途径的资金资助,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设备,实现最基础的医疗检查功能。第三,要全面推动医疗安全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必须保证就诊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对服务人员的门诊医疗、护理操作、病床管理等医疗行为进行严格管理与约束,保证其行为内容安全且不会导致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第四,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与卫生行风教育,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其真正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大环境;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机构与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在社区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风采,由此获取社区群众的信赖。

(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卫校与社区进行联合开展卫生服务的进程中,中职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积极参与,根据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路径,共同进行卫生服务,优化当前卫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1.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全面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状况以及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既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的卫生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方式以及服务流程,又包括居民常见的疾病、不同年龄层居民的护理需求、护理过程中的交际方法与要求等,通过调查居民的基本健康问题,提升学生对岗位实践的全面认知[3]。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两个角度入手:其一,要在卫生服务过程中进行记录与调研,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的社区群众,分别记录其服务内容,并分为小病诊断与大病康复两个板块;其二,可以开展上门服务,学生组成小组挨家挨户上门调研,了解当前社区群众主要患有的疾病,在出现哪些疾病或问题时会选择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对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议与评价等。在学习结束前,应将两部分的数据进行分别计算与分析,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岗位主要面临的问题,进而专门深化学习相应的医学知识、护理方式、急救手段、康复治疗方法等,以提高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提升。

2.卫校及教师在联合服务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践过程与成果进行记录,一方面,要根据当前实际岗位的技能需求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要做到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就要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待病患的年龄层次、各类疾病的频率、发生特殊事件的技能需求等方面入手,针对当前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建立对应的课程内容,包括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等,每一项课程都要建立有针对性的项目案例,以社区服务中的实践案例为基础,作为丰富学生医学实践与护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修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社区联合卫生服务作为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实训过程中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在校内要规划理论学习与实训演练两个环节,理论学习阶段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夯实学生的护理理论基础,实践环节以项目活动为基本载体,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的实际案例作为项目内容,通过仿真模拟的方式进行演练,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其进驻岗位实习奠定基础。

(四)以个性化服务为基础,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社区在与卫校联合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卫校的人力资源。

首先,在学生的支持与服务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尽快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内每一个就诊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调研与记录,形成一人一表的对应性记录档案。记录内容包括居民的一般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身高、职业等;居民生活的基本方式,如饮食情况、体力活动项目、吸烟饮酒习惯等;居民家庭的遗传病史、健康状况、保健知识、疾病预防认知等。尤其是对具有慢性病或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要进行重点防护。服务中心应为该类居民制定详细的治疗或康复计划,通过科学的干预措施与医疗方法,对病患进行长期检测与跟踪,以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提高社区卫生中心的服务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社区整体的医疗水平[4]。

其次,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排与规划,执行相应的服务任务。学生要对患者进行健康风险因素的评估与预测,根据其健康信息对其未来的健康状况以及危险预警进行量化评估,由此筛选出具有高危险性人群,并针对不同患者的危险程度、疾病内容以及其他因素等制定干预计划,护理专业学生应依据所学知识,通过生活方式、康复运动、心理干预、膳食指导、健康教育等途径,帮助患者进行科学康健。此外,学生还应对患者的干预效果实施监测,检测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要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通过上门访谈、社会服务、跟踪记录等手段,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记录每一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挑选出需要跟踪监测的特殊患者[5];第二步,要建立监测机制,针对患者的就诊记录,在每次就诊时结合医生的诊疗结果来调整康复计划;第三步,要规划定期检测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如果病患未前往社区服务中心,应进行上门服务,根据其实际恢复效果进一步调整干预策略,进行逐步优化与完善。

(五)以技能培训为目标,构建卫校社区服务新模式

学校有充足的场地、实训设备和理论基础扎实的师资,可以为学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技能水平培训。学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疑惑,利用常用的理论和技能进行示范与解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理论和技能。一方面,要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理论和执业(助理)医师技能培训,例如,各项护理操作技术、体格检查、急诊接待、外科常用技术、康复技术等方面,可以将社区实际案例作为培训内容,在征得患者同意后,以实际病例展开培训教学,全面提升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开展服务教育培训,要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与规范标准,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不同对象,要采取针对性的服务方式与对话技巧,避免引起交际障碍与沟通问题。每年还应进行执业(助理)医师技能培训,以此促进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获得理论与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卫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开辟了新的基层服务途径和模式。针对来宾市兴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联合开展卫生服务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转变认知、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个性化服务设置和技能训练服务等方式,既有效深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了就业渠道,又为我国的基层医疗服务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卫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高效课堂的构建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中职卫校计算机教学结合医学应用探讨
社区卫生
以程序教学法为主线实施中等卫校化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