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民办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研究

2021-11-22 16:31范成博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1期
关键词:辽宁省民办高校供给

文/范成博

近几年,我国区域应用型民办高校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应用型民办高校对优化人才供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为我国区域经济体系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由于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现阶段还未构建完善的发展研究理论体系,导致部分工作的开展无法与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因此,基于经济转型发展的社会背景,辽宁省应用型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整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进行优化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为新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服务。

一、应用型民办院校人才供给需求情况分析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辽宁省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对应用型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出现了变化,应用型民办院校的人才供给需求也形成了新的发展状态,要求学校能及时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进行创新,促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笔者结合转型发展背景下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应用型民办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满足如下供给需求:

其一,目标性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辽宁省逐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辽宁省探索区域创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且希望高效能培养高级研发人才引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辽宁省范围内应用型民办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方面,对改革发展的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关注人才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适应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1]。

其二,应用性需求。从辽宁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看,在区域经济实践中,探索高新科技产业的建设和创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关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辽宁省地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有意识地按照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强化专业设置与专业教学方案,构建完善的课程发展体系,突出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和影响性。在学校专业设置方面,要关注市场导向,促进品牌特色的构建,平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比重,保障实习实践活动的科学组织实施,使人才应用型能力的培养能契合辽宁省区域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2]。

其三,职业性需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按照辽宁地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还要关注人才供给侧改革方面职业性需求的满足。具体而言,应按照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敬业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活动设置方面应开发综合实践活动,重点从学生岗位契合度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引入行业前沿动态方面的内容创新教学体系,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指导,提高应用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有效供给的目标,为辽宁省区域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3]。

二、应用型民办院校人才供给侧的改革措施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对人才的职业性发展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应用型民办院校在实际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才供给进行改革,借助全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促进人才供给的全面创新,从而提高应用型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的整体能力。下文对学校人才供给侧改革的措施进行系统的探究:

(一)延伸层次结构,完善辽宁省民办高校教育体系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转型的社会背景下,辽宁省民办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学校的学历层次涉及预科教育、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以及博士教育等,职业层次也关系到整合应用型职业相关工作岗位。因此,结合转型发展背景,为了使民办高校的人才供给侧改革能与转型发展需求相适应,辽宁省在探索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日韩短期职业大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综合分析本地区转型发展的特色和人才需求侧的实际变化,对民办院校供给侧实施有效的改革,重点延伸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推动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路径的全面创新,构建完善的民办院校教育体系,使人才供给方面能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化发展。

首先,积极搭建民办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桥梁,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对人才培养试点高校进行确定和开发,鼓励民办院校与辽宁省相关社会企业联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从宏观上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保障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化开展。

其次,民办高校适度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延伸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的过程中,选取部分办学条件好师资能力强的民办职业院校,因地制宜地对优势品牌专业进行开发,落实少量本科高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探索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道路,使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能满足辽宁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最后,引导普通本科高校探索转型发展,结合人才供给侧结构性转型的变化,引导民办高校进行重新定位,从增强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区域性、行业性、应用性角度入手,重新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从校企深度合作的角度关注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有效整合辽宁省当前民办高等教育资源,在促进结构层次延伸的基础上,形成层次结构合理、支持错位发展的民办高校教育层次和教育体系,使民办高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能满足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转变培养模式,构建辽宁省民办高校育人体系

民办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工作的开展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为了能结合转型发展的需要制定人才供给侧改革的方向,辽宁省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意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专业设置以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细化分析,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通过学校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带动辽宁省民办高校育人工作的全面创新开展,使学校教育工作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效能。

1.强化实践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经济转型发展情况下,按照辽宁省区域经济建设方面对人才供给的需求,新时期学校在探索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和创新,加强对实践教学理念的重视,在实际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对主要教学活动进行准确定位,探索应用型实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围绕应用型人才的供给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重新的设计和规划,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4]。

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借助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促进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使应用型民办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创新服务。具体来说,民办高校在开展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方面,要注意有意识地强调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角度促进教学内容与形式有机整合。关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民办高校在教学体系的建设方面要按照人才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要求,坚持能力本位的思想观念,从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制度的设定和完善以及教学方案的制定角度,保障教学体系的编排和人才供给侧改革需求相适应,促使学生的能力能与未来岗位需求相适应,在保障学生专业发展的同时,为学生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2.关注应用型专业设置,全面开发实践教学

在应用型民办高校全面促进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为了使人才的工作技能与转型发展背景下辽宁省区域经济建设需求相适应,在实际推进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对专业设置的应用性进行强化,重点促进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组织实施,保障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在辽宁省应用型民办高校实际对专业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人才动态需求变化的基本情况,合理对专业进行控制,并按照学科转型发展的需要,针对专业与区域人才市场的对接进行探究,保障专业设置能为学生未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在对人才供给侧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辽宁省地区的应用型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需要对当地的就业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构建与就业形势相适应的专业教育体系,增强专业人才供给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契合度。同时,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应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争取能为学校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训条件,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能服务辽宁省区域经济创新推进的人才,从而促使应用型民办高校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供给方面的保障[5]。

3.培育专业教师队伍,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在全面促进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辽宁省应用型民办高校应注意结合人才供给需求的变化对人才供给侧教育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规划,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方面应有意识地按照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学校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和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使他们可以应对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加以培养,在教师发展长效机制的作用下,促进人才供给效能全面提升。

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顶层设计改革的关注,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尝试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发展入手,积极推进人才实训中心建设、社会实践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寻求与地方政府、社会相关组织以及企业的系统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到人才供给侧改革活动中,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践教学的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发挥环境影响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使辽宁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能与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优化区域布局,促进民办高校教育协调发展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的组织实施还要从优化区域布局入手,制定合理化的工作方案,使民办高校人才供给能与区域布局有机协调,从而借助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辽宁省产业转型和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使民办高校供给侧改革与辽宁省产业转型相协调、区域布局相协调,应对辽宁省民办高校教育资源情况进行定位,深刻认识到当前辽宁省民办高校教育资源主要在沈阳和大连地区集中,其他地区存在明显教育资源薄弱的情况。为带动辽宁整个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借助人才供给的改革促进辽宁整个地区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对人才供给布局进行优化,制定合理化的民办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方案。

首先,要针对辽宁省民办高校教育资源实施创新优化布局,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按照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对学校进行设计,使相关高职院校能向特定的区域转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在此过程中,辽宁省政府应从辽宁省经济的全局发展着眼,坚持全省民办高校供给侧改革一盘棋的发展思路,重点按照经济转型背景针对省内民办高校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重点加大对辽东、辽西、辽北地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资源的扶持力度,采用政策倾斜、资源供给和资金支持等方法带动区域民办高校的发展,促进民办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的系统优化,逐步提高民办高校的区域布局。

其次,民办高校自身要加强交流。在探索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辽宁省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发展效果不理想。为了能带动民办高校实现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民办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促进辽宁省民办高校与省内、省外乃至国外的高校进行交流,通过走访、参观的方式学习其他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办学经验、人才培养模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对人才供给侧改革实施科学的指导,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探索新技术的引入和育人模式的创新,形成良好的发展体系,使辽宁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民办高校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彰显民办教育的整体人才供给能力,共同为辽宁省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服务。

三、结语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较迅速,对地方应用型民办高校人才供给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民办院校应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进行准确定位,加大对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的探索,让人才供给能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为区域经济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通过借助人才的支持加快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辽宁省民办高校供给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