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丽珠
(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 辽宁 沈阳 110159)
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主要是强化文献资源基础建设,进行科研绩效和学科评价分析,提供科技查新、检索等信息咨询服务;通过服务平台搜集、编辑、发布学科动态、成果等;提供专业趋势分析、专利成果评价与挖掘等更深层次的服务;联络对口院系,对师生进行与学科或专业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或培训等方面;依据各项指标为决策部门撰写人才评估报告,为学校发展决策提供智库服务;建立数据监控系统、成果仓储平台、一流学科跟踪平台。
学科服务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实现核心价值的重要手段,部分高校对此缺乏深刻认识,未能在人力、物力等方面持续关注和投入,使得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实践过程中显现了一些问题,如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则由于资源和工具成本较高、人员素质要求高等原因难以深入;学科服务与科研深度融合程度不高;建设和发展信息共享空间、学科服务平台等缺乏推动力;文献原文传递量下降;缺乏有效的学科服务团队绩效考核,缺少整体评价和服务效果评价,评价结果有效反馈少,难以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学科馆员的能力、知识储备与需求存在差距;团队建设薄弱,缺乏清晰的团队建设目标和团队文化等。
高校图书馆应围绕“双一流”建设,立足学科建设和知识服务,完善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培养等重要环节,提升重点学科资源建设与管理效能,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检索、情报分析、数据整理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双一流”建设。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关键,优势互补的学科服务团队正逐步成为学科服务人员结构的主流。学科馆员主要职责是基于用户需求进行馆藏建设和信息资源管理,并积极主动地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推广和参考咨询服务[1],需要深入教学、科研、学习环境中,嵌入知识需求的解决过程中,引导或协助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整理、组织及应用[2]。
学科馆员在信息资源分析中是敏锐的拓荒发现者;在信息需求挖掘中是可以换位思考的数据挖掘者;在学科决策支持中是理性客观的精准研判者,学科馆员应主动适应角色转变,找准新形势下的新坐标。
适应“双一流”要求的学科馆员要具备相关学科背景、较强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及良好的外语能力,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库管理、判别文献价值和质量、追踪和获取最新研究动向、研读国际最新文献[3]。而咨询馆员和辅助人员的岗位要求应有所放宽。这样提升学科馆员队伍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支撑构建以图书馆为基础、院系及在线咨询协同的学科服务体系,实现学科服务的主动型、嵌入式、立体化。
高校图书馆应全面做好学科馆员能力体系的布局与重构[4]。引导学科馆员提高站位,融入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以学科的规划、建设、发展为导向,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检索技能,对重点学科研究前沿、重大突破等进行实时追踪,调整和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并及时捕获有价值的信息;结合用户需求,利用信息服务工具与终端设备,对获取的新信息、新知识及拓展的新渠道进行分类整合、删繁就简,形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立体化资源与渠道动态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宣传培训,帮助用户学习各种文献获取方法和技巧;充分发挥重点学科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构建以学科馆员为核心的全覆盖学科服务体制。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学科服务团队的培养。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参加专题业务培训、在职教育等为学科馆员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能力培养途径,加快馆员知识更新并对新技术保持敏感性。鼓励学科馆员参与科研,以增强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的沟通能力。通过各种团队活动,提高团队的沟通、协作、知识共享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团队反思机制,保持团队的高效运转。学科服务团队应明确长期战略规划和中短期目标,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健全学科服务制度,加强学科服务过程控制,实施目标管理。学科服务团队工作重点应在学科动态评估、辅助决策、科研数据支撑以及教学支持等方面,服务对象应向重点学科、重大科研团队倾斜,主动与行政决策部门合作。为提高学科服务效能,应该从团队的培养、控制、协同、评估和保障等方面加强学科服务团队建设。
高校图书馆应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进行多方位、多样化交流协作,消除交流壁垒,实现与行政部门、院系、重点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等多方面的协调、深度合作,使学科服务产品更具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团队绩效评估评价指标体系,从学科服务投入和产出指标、从高校图书馆、团队组织、团队成员、用户、服务过程等层面进行学科服务团队绩效评价,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
人力、资金的投入及条件支持是保障学科服务团队正常运转的基础环节。高校、图书馆要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人力投入,应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通过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学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科馆员的创新能力。
各高校图书馆可将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组建成为超级学科服务团队,或者组建成为超级后勤支援团队+专业学科团队,形成区域学科协同服务体系,提供技术保障、宣传策划、主讲推广、情报分析等高度集成化、专业化、模块化学科服务,同时实现人力、文献的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建成区域性的学科协同服务体系以强化服务支撑。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应准确定位,夯实基础,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内容和手段,努力实现个性化需求和服务内容的精准对接,才能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