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伟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重点环节,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并未形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为学生未来更好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在初中教学中,不断落实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德育教学的落实,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背景下,德育教学工作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转化与完善。怎样转化、结合德育教学,是当前初中德育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初中德育教学转化与结合的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1 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通常情况下,学生自身的感性认识,会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基于此,在初中德育教学中,要对感性教育有正确认识,通过感性认识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等不同层面,能够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通过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德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1.2 渗透性教育与灌输性教育。从以往初中德育教学中不难看出,灌输式教育是经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与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1]。在此背景下,渗透式教育应运而生,该种教育模式使得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弥补,通过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应用,促使德育教育的更好落实。
1.3 直接说教性教育与间接引导性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逆反阶段,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在德育教学中采取直接说教式教学方式,很有可能将学生的逆反心理激发,无法达到更好教育效果。为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可以将该种教学方式与间接引导性教育方式之间进行有机结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发展特点,对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1.4 自我教育与榜样教育。在初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崇拜心理,老师对于学生的这一心理要进行有效应用,实现自我教育与榜样教育之间的转化与结合,落实德育教学。通过榜样模仿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利用自我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身在学习、发展期间存在的不足,并作出调整,实现知行合一。
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怎样实现教学转化与结合,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使得初中德育教学当前的发展困境能够得到更好解决,实现德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落实,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德育教学转化与结合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2.1 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要将以往通过分数高低,判断学生好坏的思想摒弃,而是要坚持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不仅仅要依靠学生学习成绩,更要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作出判断,将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思想进行完善,积极探索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2]。在实际德育教学工作开展中,要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重点,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创新意识、主观能动性等激发出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学校方面针对德育教学要给予更多重视,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力度以及资金投入力度等,为德育教学工作的更好展开提供保障。
2.2 学校方面要将制定完善教育体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构建德育教学监管体制。通过监管体制的构建,为德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对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及时发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调整措施。在实际监管体制的构建中,要鼓励更多相关教师参与到其中,提出自身意见与建议,使得监管体制的完善性得到保障。监管体制能够为德育教学工作提供有效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接受德育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2.3 为使得德育教学转化与结合得到保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方面的相互协作与配合。国家方面对于德育教学要加强重视程度,并做好相应管理工作,为青少年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与社会环境。学校方面则要积极相应国家在德育教学方面的号召,结合教育体制制定相应的教学体制,对德育教学工作进行优化[3]。要为德育老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促使德育老师能够主动参与到德育知识的学习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专业素质,这样可以为学生带来高质量课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学生起到良好带头作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得孩子的思想意识能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德育教学中,针对德育教学工作的转化与结合要给予更多重视。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与发展特点,完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提升德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