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联络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2 14:47沈志轩
现代英语 2021年19期
关键词:属地联络口译

沈志轩

(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高校联络口译人才培养的需求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承办的国际性峰会、经济发展论坛和博览会越来越多,联络陪同口译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西安属地多数院校对联络口译人才的培养偏重于英语基本功的夯实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教材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基本口译知识课程与实际技能提高课程存在差距,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整合和应用所学知识,无法满足联络口译“本地化”的市场需求。传统的联络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要求比较低,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及通识教育等方面有机结合,缺乏专业针对性,无法培养学生的联络口译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联络口译人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保证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以及创新应用能力的联络口译人才。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高校联络口译人才培养的意义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2018年4月正式发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并于201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构建了多层级的指标体系,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阶段,九个等级”。其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明确了“翻译口头描述、翻译口头叙述、翻译口头解释、翻译口头指导、翻译口头话语和翻译口头互动”六个方面,受三个能力参数影响,即“行动能力、策略能力和交际能力”。而要实现上述能力,就要对目前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联络口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活动、教育文化交流的迅速增长,探索符合联络口译译员职业要求、满足市场需要的高水平联络口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西安属地高校目前在口译人才培养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出具有行动能力、策略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联络口译员。新时代背景下以“联络口译”为抓手的口译教学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西安属地高校联络口译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口译教学及研究的快速发展,西安属地高校外语类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口译课程,但主要以“基础口译”“英汉交替传译”及“会议口译”课程为主,专门开设“联络口译”课程的高校为数不多。还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外语类高校和外语类职业学院在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这类课程中有部分内容,如商务接待、商务参观、商务谈判等,也是属于联络口译的范畴,但大多数院校的口译教学仍倾向于把语言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目的,对口译人才的“行动能力、策略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同时从事口译教学工作的教师及学者对联络口译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根据中国知网的主题检索结果,从2001年到2021年的20年间,共有327篇关于“联络口译”的研究论文发表,但大多是总结实践经验,缺乏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不能为联络口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支持。

自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来,西安借用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快速扩大区域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平台。因此,西安属地高校外语类专业也借此平台处于一个较大的发展时期,发展空间广阔。如何培养新时代下具有思辨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联络口译员,已成为西安属地高校口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属地高校联络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属地高校联络口译人才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通过帮助西安属地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构建以“国际化”和“本地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联络口译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教育资源,培养跨文化意识,将本地特色文化教育融入口译课堂中。最终打造出具有即时性、时效性与时事性为特点的联络口译教学模式。

近年来,西安属地高校在联络口译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教材内容单一老化,更新迭代没有跟上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语言基础知识的内容与实际技能的提高之间存在着差距,导致学生不能整合和应用所学知识,口译教学始终停留在传统模式中。

“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在这样的原则指引下,西安属地高校的联络口译人才不仅需要全面的语言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六个方面三种能力。因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帮助西安属地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在强调语言技能的同时,突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同时还需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思辨能力和心理素质。

第二,构建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地化”特色的联络口译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教育资源,培养跨文化意识,将本地特色文化教育融入口译课堂中。

第三,打造具有即时性、时效性与时事性为特点的联络口译教学模式。通过专业知识和口译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共情力、适应力和包容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口译技能和联络口译实践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联络口译人才。

五、“一带一路”背景下联络口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联络陪同口译人才培养应以增强学生文化知识储备、提高跨文化交际口译技巧为主要目标,培养出兼备国际化视野及满足“本地化”市场需求的联络口译人才。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联络口译人才培养新模式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构建。

(一)挖掘本土教学资源

完善学生的语言技能以应对本土市场联络口译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素养,进而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并实现其专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译人才,探索开辟更多促进本土化口译人才培养的道路。口译课堂中充分利用“本土化”的教育资源,而不拘泥于课本固有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口译学习过程中对当地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人翁精神,激发本土文化口译实践的热情,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敏感性的联络口译人才。

(二)实施仿真情境化教学

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口译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西安属地高校高素质本土化联络口译人才。积极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模拟真实口译场景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联络口译课堂围绕一个个模拟的口译情境展开的,有意识地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课堂情境主体之中。情境化教学强调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颠覆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激发学生口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

(三)打造“校内+校外”的联合培养模式

创新联络口译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校企联合、校政联合的培养方式,完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西安属地高校与地方政府外事部门或涉外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依托合作项目,共同建立本地化联络口译员联合培养机制。学生既能学到平时在校内口译课堂里学不到的技能(如外事接待礼仪、人际交往、心理素质、临场反应等),又能对口译的职业素养、译员角色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走上正式的工作岗位,成为职业的口译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地方高校的外语教育建设必须适应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日趋频繁的国际交流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不仅促进了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而且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属地高校应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对联络口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国际经贸规则,还要熟悉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

综上所述,西安属地高校联络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转变教育观念,构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致力于培养能胜任一般性联络口译工作的实用型口译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属地联络口译
基于中国英语口译能力等级量表的典型口译活动分类探究∗
属地管理不是“万能筐筐”
让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止于“联络”
只回应 1/3
基层队站班组HSE属地标准化创建
只回应1/3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输电线路属地化管理与实践国网信阳供电公司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