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彦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军王小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约翰逊曾说过:“为了写作,一个作家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写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是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的。因此我们要在学生的小学阶段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从小就有一个坚定的读写基础。
阅读的收获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精彩的故事情节的了解上,背后的是作者凝练的文字,对于作者所描写的优秀的句子和段落,需要让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往往对于文字没有那么深的感悟能力。但是对于较为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摘抄,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累积素材的摘抄本。通过对优秀的文字的积累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为自己的作为积累足够的素材。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所学习的课文是《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对于小兴安岭的四季进行了描写。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读者对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感同身受。如此优美的词句对于小学生而言正是那种可以理解的,但是通过自己现有的文学水平写不出来的文章。如此文章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对内容进行摘抄,同时让学生可以自行去找一些关于四季的描写进行摘抄。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有摘抄的习惯,除了课本中的内容之外。课本总有被抄完的一天,届时学生只能通过拓展课外阅读进行摘抄。使学生积累相关素材之外可以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让自己接受更广的文学天地。
随笔练习相较于完整作文写作来讲比较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日常练习,在课本中往往会学习到很多的和生活身边有关的情节,天气等等。课本中的内容也是围绕生活中而来的,让学生适当的和课文作者描写同样或相似的情节,在结合原文对自己的启发,自行进行模仿写作。对学生的习作也能够有很大的提升[1]。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会在第一单元第2课学习到课文《走月亮》。文章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讲述了他眼中的月亮和阿妈一起在月下漫步的情景。月亮是每一个人都见过的,古今中外多少作者都通过了月亮寄托了多种多样的情绪,以浪漫为主的情绪占据了大多数对于月亮的认识。我们见过很多次月亮,但是学生是否有尝试过描写月亮呢。在阅读学习过课本后可以让学生重点去观察一下头顶那一弯明月。然后根据自己的情感去描写一下月亮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和作者的对比,让学生在练习中有一定的写作思路。可以根据作者写作的角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随便的去写。随笔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是让学生在通过随笔的练习中提升对于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写作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在完成一个小片段的时候对学生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提升。让学生有写作时候的成就感。
学生在学习课本中的内容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对课外的内容产生兴趣,尤其是作为著名文章节选的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知道除了课本中的故事之外,文章中的人物还有其他的发展或者阶段。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本身的兴趣,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2]。
例如六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第八单元中的第24课《少年闰土》是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故乡》中除了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形象,文章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顺序。我们学习的少年闰土主要描写了和闰土的童年欢乐,从第一次见到闰土到和闰土分别的画面。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相信通过课本的学习学生都会对鲁迅童年的小伙伴闰土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把文章留做家庭作业,问一问学生谁知道闰土长大后是什么样子的吗?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对课本之外的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行的去找到原文了解一下。让学生结合课文再和原文进行对比,写一写闰土的成长,从小时候跟作者讲很多新鲜事儿的那个少年,到长大后经历的是什么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故乡》。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在阅读的同时结合文章的实际情况,简单的描写一些相关感受,在锻炼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验收学生阅读成果。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绩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去主动的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充分的融合习作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和写作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共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