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博
(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澳大利 亚卡尔顿 3053)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各行业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大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进入大学后,伴随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等的转变,学生学习成效不仅受其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其情绪情感因素的影响。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知识结构的建设,而不关注学生情感的调动及情操的陶冶,使得教学成效不尽人意。情感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文章将对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了对情感教学的关注度。对于语言教学而言,情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环节的情绪、态度、感情、信念等。而情感教学,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期间,在全面考虑学生认知因素的基础上,注重优化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消除不良情绪,进一步促进收获理想的教学成效。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转变,进而推动学生的个体发展及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情感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主要可分成两个种类:一是学生的个体因素,诸如兴趣、动机、自信心、焦虑、烦躁等;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关联,诸如课堂交流、移情能力等。众多教育研究人员指出,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情感教学逐渐被引入至高校教育教学中,其中也包括大学英语教学。情感教学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方面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成效。
情感教学主要包含下述几项原则:一是乐情原则。乐情原则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唯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乐情学习状态,如此一来,方可切实发挥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推动作用。基于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所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可满足学生需求与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求知需求、创造需求、成功需求以及审美需求等。二是冶情原则。冶情原则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认知信息,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层面的陶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倘若教师情绪起伏不定,学生极可能也会出现不良情绪,进而对学生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而,教师应注重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切忌将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教学课堂上,而应当以尽可能饱满、积极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对教材开展情感处理,以此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情感素质发展。三是融情原则。融情原则讲究立足于教学中学生学习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有效性。为达成这一教学目的,要求教师掌握师生情感融合的艺术,比如,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发挥自身的榜样模范作用;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到一视同仁;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
在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几乎一致认为知识教学是处在首要位置的,而情感教学则无关紧要,该种“重知识轻情感”的思想观念长期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学生在教学课堂上一味接收科学文化知识,而鲜有受到科学有效的情感教育,由此使得学生在知识、情感发展上表现出失衡的情况,更有甚者出现情感发展扭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英语教学工作者逐步认识到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受制于学校对英语教学进度的严格要求及学生参加各种英语考试的需求,使得教师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精力花费在向学生传授英语专业知识上,进而鲜有其他时间、精力对学生开展情感教学。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来说,亦是如此,教师在口语教学课堂上,局限于向学生传授英语口语知识,而不注重开展情感教学,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互,极易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化局面,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当代大学生不仅学业繁重,同时还要面临来自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的压力,加之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情感教学不足,极易助长学生的不良情绪,进一步致使学生出现学习态度散漫、厌学等不良学习问题,对学生学习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除去要学习英语课程之外,还要参加诸如四六级、口语、口译等考试,学生学习英语表现出一定功利倾向,学习也比较吃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则极可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期间出现烦躁、焦虑等一系列不良情绪。加之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英语,而并没有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将造成学生情绪低落,进一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长此以往,将使学生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与大学英语教学初衷相背离。
为实现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进而更好地传递情感,提升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除去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外,还应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时间。比如,教师可让学生观赏相关优秀影视作品,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对影视资源中的台词进行模仿练习,与此期间,不仅可调动课堂氛围,还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除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之外,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对开展情感教学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转变,并采用相应策略,传授学生自我控制及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开展情绪变化的自检、自测,以消除不良情绪;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实现自我鼓励,帮助学生在不敢说英语时尝试放松自己。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依托情感因素,提升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得出,学生对所学习内容感到新颖且无知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为此,教师可对口语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引入一些既能够提升教学内容吸引力,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诸如英语新闻、英语流行歌曲、英语小故事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应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结合不同的教学任务,采用多样丰富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任务的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完成过程教师应全面监控,避免学生学习偏离主题;在此期间,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独特的学习观点、看法,不同教学内容都对应着或显性或隐性的情感因素,教师应紧扣情感点,开展移情教学。
为评价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捕捉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应推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之间的有效结合,跟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散光点”,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以对学生的某一行为进行肯定、巩固,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一种信号,即教师关注着他。通过及时反馈,不仅可让学生获取一定认知信息的反馈,还可让学生获取有利的情感激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尽管在英语口语学习中收获了细微的进步,教师也应及时反馈,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进一步促进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成效。
总而言之,情感教学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中产生的不良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教师应明确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切实推进情感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