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探析

2021-11-22 13:34张良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育人

文/张良

一、统一思想共同建设课程思政制度

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民办高校要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即不仅要“润物细无声”,还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在行动上给予大力支持,将课程思政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十大育人体系行动计划”相结合,真正落实到载体上、细节里、具体中。全校应齐心协力去积极探索,深入践行。

(一)明确课程思政的前世今生

按照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的总结,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课程思政”认识的缘起,因为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所有的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样一个新的教育理念。“5·2讲话”(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课程思政”认识的深化,因为“5·2讲话”中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基本单元,课程思政作用重大、意义深远[1]。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是“课程思政”认识的成型,因为方向更坚定了,目标更明确了,课程思政成为具体落实的手段。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2019年4月30日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进一步向全国高校指出,高校课程思政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近期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明确化、制度化。

(二)明确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

课程思政是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的要求,是一种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涉及每门课程,并不是要新增几门思想教育类的课程。课程思政不是现有的课程要增加学时、学分[2]。课程思政建设是教师对专业课内容、方法的重新挖掘、梳理和认识,是新要求,而不是额外要求。课程思政不是要把思政课的内容简单照搬到专业课程中去,不是专业课“思政化”,思政课和专业课各有各的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

(三)明确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民办高校是中国高校立德树人工程必不可少的力量。课程思政建设要有“开道超车”的气魄,也就是利用自身独有优势进行“开道”,尽快形成民办高校特色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优势超越其他高校,做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者。通过每周的业务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讨论,集体备课,让课程思政在民办高校焕发生机活力[3]。

二、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基地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关于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我们还要有一个牵头的主体,即“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创新发展中心”)。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培育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的通知》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承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咨询服务,搭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作平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互鉴。“创新发展中心”与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有着重要联系。这样一个“创新发展中心”能够成为我们学校课程思政制度建设重要引领,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地。当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心。“创新发展中心”与课程思政有效衔接,应该由高校党委亲自领导,重要组成群体包括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不同专业的学生。当前我校辅导员工作实践性强,能够为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提供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当中的骨干力量能够为全校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提供研究服务、咨询服务,搭建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沟通协作平台。

三、全校教职工“三个提升”助力课程思政制度建设

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骨干教师作为“创新发展中心”的重要组成人员,他们的能力提升是课程思政制度建设重要一环。

(一)辅导员要持续提升育人能力助力课程思政建设

辅导员要在课程思政制度中发挥的作用,就是要学习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加强对大学开设思政课程知识体系的充实。辅导员要及时温习为大学生开设的五门思政课程,这些课程精通了,思政工作就做活了,才能给全校思政课教师以正确的引领。积极参加全省、全国性质的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要积极参加。可以讲好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制度建设的故事,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助力我校课程思政制度建设。辅导员要持续提升班会育人水平,作为课程思政的宣传阵地;辅导员要持续提升第二课堂活动育人能力,作为课程思政的有益补充;辅导员要持续提升自己的网络第三课堂育人能力,发挥在线上教学和网络育人当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师要持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思政课教师提供理论支持。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示思政课程的魅力,打通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更好地助力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讲授,提升学生理解度和认同感。专业课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要强化课程顶层设计,整体把握课程内容,提炼“思政元素”。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思想动态,贴近社会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此产生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共振,促使学生良好的接受效果。外语等公共课教师不能虚化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最终成果是在示范课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指导外语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依据每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资料库中相关的中国元素,形成每门类课程比较系统的教学指南和指导性教学方案。

(三)提升培育课程思政育人氛围能力

民办高校要培育课程思政育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制度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的好坏,学生是重要的评价群体。要引导广大学生也投身课程思政制度建设,动员学生骨干,形成同辈群体教育。鼓励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有意识地对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等进行自我教育。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的结果,会通过家长放大到社会。因此,及时通过家长的反馈信息检验课程思政效果,及时将学校的育人理念传达给家长,形成家校合力。

四、学校“六个着力”促进课程思政制度建设

在拥有一个强大牵头组织后,全校的课程思政制度建设,必须在“六个着力”上下功夫,即建立一个课程思政示范班、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思政示范院系,形成一个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建设好一个宣传阵地,增强校内外协同探索,在服务地方能力上进行检验。

(一)着力建立一个课程思政示范班、示范专业、示范院系

学校层面制定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硬指标”,课前高标准检查,课上全过程监督,课后高质量总结。在一个学院一个专业一个班搞一个试点。同时,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打造示范课,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指南。

(二)着力形成课程思政激励机制

重视学校考核、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等方面的评测结果,根据多项因素和指标来制定教师考核方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得好的班级、专业、院系,进行表彰,通过录课、新闻报道对好的经验进行广泛宣传。

(三)着力形成课程思政监督机制

课程思政不能随意发挥,也不能没有约束,在鼓励创新制度的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加大督学力度,让课程思政能够不走偏、不走样。要从授课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正当、元素挖掘是否到位、有机结合、时效性、错误思潮的抵制与批判,与学生的一致程度入手。

(四)着力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课程思政宣传阵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校内外宣传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联动。而且建议在红馆开辟一处场地,建立校史馆,注入时代意蕴。另外,加大利用校园公众平台弘扬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力度。

(五)着力吸引校外同行对本校课程思政制度建设评价指导

聘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内外专家,建立了一支专业化顾问队伍。在资源库资料遴选、教学指南设计两个重要环节的建设中,顾问团队的专家学者与创新发展中心“课程思政”建设的骨干教师一起,为遴选的资料和教学指南把关。通过有效“赋能”,提升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能力的。

(六)通过着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检验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成果

服务地方的能力包括学生服务高校所在地省市县等能力,也包括学生服务家乡所在地省市县等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地方本领,输出有用人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市场不断变动,应用型民办高校要想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场反应机制,使得人才培养具有更高的针对性。

五、结语

关于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制度建设,具体要突出“统一一个思想”“建设好一个部门”“三项能力提升”“六个着力点”,简称“1136”课程思政建设制度体系。这四个方面是联系的,基本目标就是民办高校上下要统一思想,共同助力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有了目标就要有实施主体,那么牵头的主体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心,其中的骨干力量是辅导员、教师和其他教职工,同时也包括学生。为此,要努力提升辅导员、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的课程思政能力。从学校层面保证这些主体形成课程思政的强大合力,发挥重大作用,促进课程思政制度建设。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