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

2021-11-22 14:09陆茜雨
市场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旅游农村建设

陆茜雨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37)

一、引言

随着农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当前农村发展任务重心转变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乡村旅游作为依托农村景色、农业及其附属产业链以及农村文化而发展建设起来的新型产业,为各地农村发展打开了新思路。其中农村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所起的作用入手,分析农村文化在嵌入乡村旅游这种新型发展产业中时遇到的瓶颈,并针对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探索农村文化助推乡村旅游的路径。

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一)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

为达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大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村产业结构需要进行合理化调整。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依托原始的乡村风景,在保护农民原有生存环境的同时,推动民宿经济发展。在休闲娱乐观光中,最大程度上发挥农作物的审美价值。在农产品生产销售方面,首先能够依靠乡村旅游带来的消费客流实现农产品直产直销,削减农产品到市场所需的商贸流通费,其次延长农产品再加工增值的产业链,促使资源向资产转变。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服务行业中,可带动当地就业趋势向好发展,多方面切实增加经济收益。未来农村的发展需要让第一、二、三产业更好地融合,而乡村旅游业的完善是顺应规律的。

(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兼顾生态环境。乡村旅游产业不同于传统工业,不会造成大量工业污染物破坏原始环境的情况。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并不打破原有的乡村布局,而是依据村落的结构分布将其景区化,以景区的观念打造新农村,将农业纳入相关的旅游产业中,而非“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的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远小于传统工业。乡村旅游让农村的环境更宜居,方便基层组织进行更加合理的区域治理,农民在享受绿色发展带来福利的同时,提升对乡村旅游产业的认同感,由此自觉维护此种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资源型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凝聚乡村精神,增强文化认同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规划者和建设者将农村文化重视起来,在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同时改变农村文化发展滞后于城市的境况。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农村文化建设有望迎来崭新的态势。一方面保护文化遗产,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拥有不胜枚举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其中有一些濒临消失,得益于乡村旅游业,文化遗产有望得到保护和传承,此外还可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对村民行为的积极影响,巩固农村文化的根基;另一方面积极投入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村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缩小村民对文化需求和提供不足之间的不平衡。乡村旅游能够将农村文化进行项目化打造,使其更加精准、重点突出。村民的角色从单纯的文化享受者转变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不仅能因为共享文化价值体系而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感,而且能对包容农村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又更强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三、农村文化建设嵌入乡村旅游所面临的困境

(一)基础建设不足,农村文化宣传手段单一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多元化的、有深度的农村精神文化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地方文化氛围,能够增强乡村旅游对外围城市人群的吸引力,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当前的许多乡政府并不能够对建设基层农村文化投入足够的重视,无法做到统筹全局、总体规划。许多地区仅有乡镇文化站而无村级文化站,并且缺乏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墙绘、宣传栏、横幅等低效率的缺乏吸引力的宣传方式仍为最普遍的农村文化宣传手段,政府打造的文化模式存在不顾现实状况而照搬成功案例的情况,由于缺乏实际考量,实行时效果不佳,不仅造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更会损害自身的公信力。一旦无法满足旅客的心理预期,乡村旅游业便无法做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特色缺乏,农村文化考量视野狭窄

乡村旅游业之所以前景广阔,能够在农村第三产业中脱颖而出,与在乡村旅游能够体会原始纯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关系紧密。我国的乡村文化源远流长,又因地域差异和历史演进等原因,呈现出千姿百态、各放异彩的特点。部分乡村旅游产业却未能有效利用地方文化特色,一方面是因为囿于固有思维,另一方面是对本地农村文化发掘不够深入。考虑到乡村旅游产业仍是发展中的新事物,在成熟度和系统化方面仍待提高,因此需要探索如何解决将本地农村文化融入新兴产业的问题。此外,乡村旅游对文化关注视野仅局限于某个方面,当地居民在参与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不足,很难做到在建设中体现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乡村文化两者的交融共生,容易单方面强调传统乡村礼俗文化、农耕文化而忽视现代新农村文明的作用。

(三)组织管理低效,农村文化信息系统不全

乡村旅游从构想被提出,到开始实行试点,再到被列入发展改革重点项目,得到配套的政策支持,其间经历的时间远短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产业链的规划和建设仍在不断创新完善。因此,部分地区在景区组织管理方面尚不能做到协调高效。而景区纳入农村文化景观作为着力点时,将适宜的文化进行信息化的意识薄弱,对许多能够以图片、短视频、虚拟现实等现代传播方式展示传播的民俗文化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潜在投资者和消费者缺少了解乡村旅游信息的渠道,对农村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纵深化、精品化发展产生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同时存在部分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而仅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任务型工程,单方面重视理论,忽视农村文化和乡村旅游之间的实践性联系。

四、提高农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适配性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找准农村文化定位

乡村旅游产业是乡村振兴中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有义务发挥责任主体作用,从全局视野出发,在充分的实地调研基础上,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资源,进行全面整体的规划布局。多方面保护农村文化多样性,深入发掘农村文化地方特色,厘清农村文化在乡村旅游产业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准农村文化定位,因地制宜,选用契合当地实际的方式方法开发利用文化,增强游客游玩时的体验感。鼓励旅游地方文创商品的创新,提升由产业链延长和升级带来的经济水平增长,让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辐射周边地区,“一个村庄带动另一个村庄”,由此帮助农村文化在新时代换发生机。

(二)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村文化品牌

农村文化建设相较于城市滞后的原因,除了起步时间晚、重视程度低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总体而言农村没有如城市一样的人才吸引力,人才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因此,唯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农村地区调配有能力发掘农村文化、有意愿保护农村文化、有技术发展农村文化的人才,才能为农村文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除了基层组织管理人员外,可以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鼓励数量庞大的志愿者结合当地有意愿的村民组成队伍,加速前沿专业的创新观念与本土化思想的融合,创设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文化路径。此外,科技与传统的组合更加能够深入展现多层次农村文化在当前时代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打破固有的信息传播壁垒,营造优良的旅游文化口碑,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农村文化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提升乡村旅游业的潜在文化价值。

(三)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农村文化系统

想要改善组织管理不力的问题,除了加强顶层设计外,还需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政府应谨防因为单纯抓政绩而出现“面子工程”或“形象工程”问题,加强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内的监督管理,对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预测潜在隐患等都能有帮助。乡村旅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推动“政企合作”,引入企业资金支持和项目策划,对乡村旅游中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景观信息化、农村文化传播等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让农村文化建设本土化与现代化结合。推动农村文化景观设计顺应时代趋势,让农村文化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顺利信息化,以新颖高效的途径进行大范围传播,让完整的农村文化精品游线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

五、结语

乡村旅游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而农村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通过探究影响乡村旅游的因素和促进乡村旅游向好发展的路径,能够帮助解决农村文化嵌入乡村旅游业困境,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通过分析、评判在各方面给出的建议,选取适宜者采纳,协调文化旅游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组织管理资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产业融合,促进我国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旅游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旅游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