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敏
为了贯彻教学改革方针,2016年“课程思政”这个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来,逐渐在各大高校全面掀起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并存的教学改革研讨热潮,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课程思政”相关实施纲要和如何实施的相关意见,但是一直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策略,在各大高校开展的课程思政教育革新模式也很多,但效果不一。在此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如何真正落实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已成为各大高校教育革新的核心任务,面对课程思政这一新事物,对于非思政课教师来说,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教育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除了“思政课程”之外,另一种对学生进行思政政治教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尽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看起来很相似,但是其含义却完全不同,思政课程是一门如今在我国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教学课程,而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体系,也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方式[1],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注入的新鲜活力,它的最终目标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中,把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职业观、成才观等融入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教师的骨髓里,但是,课程思政要防止将德育内容僵硬的写在课本里,机械性地灌输给学生,它是在新时代大学课程中无形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为学生渗透德育内容。
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思政课程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对德育内容了解的基石,但是单一的理论学习以及枯燥的知识框架使学生难以真正领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而且刻板的文字描述也带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重视这门课程,坚持上课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对该门课程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而课程思政是采用另一种思维模式而进行的政治文化教育,作为思政课程的进一步补充,将在思政课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教学环节,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这也是解决思政课程索然无味的良方,使得学生在每一节课的每本书里都能真正感受带思政要领和思政精髓,所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综上所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都是为了同一目的——育人[2],真正地把立德树人元素融入教师的脑海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传承给每一名莘莘学子,协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面对新时代的新产物——课程思政,我们势必要大力推崇,从自我做起,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革新发展,坚持正确的政治目标,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创新性,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加强思政教学融入点的设计,制定明确的教学指南,提升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老年护理学”这门专业课程中,需要以生命教育作为切入点,倡导敬爱生命、关爱老人的思想观点,将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孝道文化及生命教育悄无声息地贯穿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当中,使学生在思维认识中建立起“关爱老人就是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思想观点,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象征[3]。此外,要加强学生与老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职业情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养老护理专业的认可,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在“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实施中的教学效果。
“老年护理学”重点研究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是一门对老年人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护理课程。它所面对的护理对象是全体老年人,通过良好的生活照料和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慰藉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得人生的余晖过得幸福而充实。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普遍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已有了20年的时间,但是始终处于“未富先老”的状态,使得社会亟需专业化老年护理人才。因此,“老年护理学”课程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而目前该课程具有内容多学时少、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技术教育轻人文主义教育的问题,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养老护理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思想上的偏差,对尊老爱老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热情。
1.学生对老年护理工作认知出现偏差
由于现代高校里又将学生所学课程划分为考试课和考察课,而“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一直被划分为考察课,造成学生未能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单调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没有任何学习趣味,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及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加上当今大学生身处网络时代,他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源途径,各种媒体资源充斥在他们的脑海中,使得他们的思想处于多元化的状态,如果没有正确的判断力,就很可能被一些错误的理念和价值观所影响。中华民族是以“百善孝为先”“尊老爱老”传承的民族,但是现代很多媒体视频在“弘扬尊老爱老”方面的资源太少,使得这一批大学生早已淡忘“尊老爱老”的职业情感和素养,甚至有的学生一听到以后工作场所在养老院,每日将与老年人相处的情况,使得他们感到反感甚至畏惧,从而确信本人并不会在老年保健部门工作,使得他们对“老年护理学”这门课也是觉得是可有可无的。
2.教师只注重“授业”而未“传道”
课程思政的理念要求一切教育从业者将“教”与“育”同时进行,优秀的教师首先是立德树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应与“传道”相结合。然而,高校中很多教师却是只做到“授业”而未“传道”,教师自身缺乏政治理论修养,认为其工作主要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讲解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有专业的思政课教师进行讲授,与自己无关;有的教师也大力弘扬道德文化教育,但却是标新立异,生硬刻板,完全脱离了实际,使得学生听之无味;还有的教师对当前政治形势、国家大事不闻不问,使得思政课教师单枪匹马地唱“独角戏”;甚至有的教师崇洋媚外,一出言就是“瞧人家西方养老政策多好,西方国家养老院工资多高……”等等,使得学生在学习养老护理专业课程时是以利益为出发点,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使得中国发扬光大了几千年“尊老爱老”的优秀文化传统就这样被磨灭了,也造就了在学生们的眼中,中国老年护理工作繁琐、工资较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这种行为无疑违背了“课程思政”的理念。
1.思政课程与“老年护理学”课程衔接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教学管理体系是围绕专业课进行设计的,但是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缺乏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出现了支离破碎的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教学根底,思政课教师应该始终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成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模式改革的中流砥柱,而专业课学习教师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革新的践行者,向思政课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两手抓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使得“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不分家,共同迈向同一方向和目标,共同努力完成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光荣使命。
2.高校教师缺乏思政教育专业培训
在教学改革倡导了几十年的今天,课程思政这一新理念一直被大众推崇,但是在很多高校教师的思想中,课程思政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学校也没有建立健全的学习机制,几乎没有组织教师参加过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专业培训,甚至还有很多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概念产生误解,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没有什么区别。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少子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萎缩,社会养老功能将逐步增强,养老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为了使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国家鼎力开展中国老年护理服务管理专业,健全了相关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弘扬中国“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1.高校要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理论学习平台
课程思政的理念较为新颖,但是对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而言也是很陌生的,学校应该不定期地围绕“课程思政”开展科研、教学研讨、改革分析等活动,加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必要的话在教师中不定期开展思政课讲座,既可以让专业课教师提升思政理论知识修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还可以促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面对面地进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模式改革”的思想交流;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领域,高校要加强教材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本中增添一些先进事迹,例如在“老年护理学”教材中多渗透一些养老院的临床案例,使他们对“白衣天使”的工作充满热爱和神圣感,也可以在教材中多增添一些养老院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渗透国内一些知名的养老院、养老机构以及老年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从而提高学生对老年护理工作的认同感,转变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思想上的误区,使学生热爱这份工作而选择这个专业,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到每一名教师和学生的脑和心中[4],继而体现到实际工作中。
2.高校要为课程思政教育投入教学资源
“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实践项目无法开展,但是高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社交软件平台或是校报等多种校园媒体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课程思政”理念及“课程思政”内涵;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即与当地养老院合作,开展“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实习环节,并且把实习工作安排到教师的授课计划中,为学生提供在当地养老院当志愿者,亲身体验老年护理工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与老人之间的感情,了解老年人的需要,感受老年人的生活,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尊老爱老,立德树人,比如对老人的称谓合适,语言的沟通和非语言的沟通巧妙,增强自身的亲和力,赢得老人足够的信任和依赖;另一方面,可以切实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实践中,弘扬中国民族“尊重和照顾老人”的优良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课程思政与“老年护理学实践项目”的契合,使得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学体系被广泛应用到专业课程中,使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中,让教师成为真正的“传道授业者”。
1.立足课堂,改革教学模式
对于“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授课教案以及教学设计时,应合理地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进去,在课堂中,改变原有的以讲授法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PBL教学、互动式教学、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教学的主体,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生命是崇高的、是神圣的。“关爱老人,关注生命”就是在关爱本身,也是在“尊重生命,敬爱生命”;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为学生呈现养老院一些真实的案例,例如“白衣天使将老人视为自己的父母”“老人和白衣天使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等这些感人的事迹,以及“养老照护专业在国内的就业前景”等内容,形象具体地为学生呈现出来;还可以在课堂中引用中国古诗词,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人诗句增强对学生思想的熏陶[5],继而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此外,还可以结合线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老年护理学”,例如通过中国慕课、学习通、蓝墨云班课、侨亚爱爸妈等学习软件和平台为学生上传一些习题、动态资料和养老院的护理工作动态等,让学生了解这个专业,熟悉这门课程,从而爱上这个专业,爱上老年护理工作,继而培养出集“职业道德情操高尚”“专业技术过硬”于一身的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传统的“老年护理学”教学管理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认为课程枯燥无趣而失去学习动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模式中,要敢于尝试在实践课中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为学生们演示老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老年护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如何与老人取得有效沟通以及如何获取老人的信赖等;在每一次带领学生在养老院中实习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人护理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将课程思政教育无声地融入老年患者护理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并且为学生渗透我国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了解老年护理人才的严重缺口,积极鼓励学生投身到老年护理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很难填补老年护士需求的空白,护理人才的培养、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老年护理课程的思想政治因素,弘扬民族美德,在教学设计中植入形式丰富多样的课程,就一定会不断提升“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效果,提高学生学习乐趣,进一步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