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翠翠 王大千
所谓“口语交际”,是指人们在交际中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相互关系的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现代教育的要求,口语表达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使口语交际能力逐渐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高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主要任务之一。
口语交际是一种语言交流活动,它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辅助表情和手势,目的是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
口语交际能力是交际双方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为达到交际目的所应具备的语言、思维、语境、心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口语交际活动的必备要素,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口语交际涉及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除了提高学生基础的语言知识外,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本文主要从学生、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入手对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
学生首先要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为走向工作岗位、接触社会做准备,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社会,学生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口语交际活动中出现的困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紧张是人面对未知的人和事的正常的情绪反应,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适度的紧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去倾听和表达,但是过度的紧张就会导致阻碍语言的表达,出现说话语无伦次、断断续续等情况,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要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影响交流。
人只有面对陌生和无法掌控的事情时才会出现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面对熟悉的可掌控的事物一般不会出现过度紧张的情况。学生要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可以从熟悉的人开始练习口语表达,然后让熟悉的人陪同出现在有陌生人的场合,这样可以减少紧张不安的情绪,如果需要独自面对陌生人进行交流,视线先不要太关注对方,影响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移到物体上面,通过练习可以适应陌生场合的交流,再逐步把视线转移到交际主体身上。总之,学生过度的紧张会阻碍口语的交流,可以通过由熟悉的交际环境逐级走向陌生的交际环境,进行循序渐进的反复练习,来克服口语交际活动中过度紧张的情绪。
1.口语交际基础能力的培养
从语言的传输过程来说,口语交际涉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即口语倾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涉及与两者有关的思维能力,总之,口语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既需要交际主体具有良好的口语倾听能力,也需要交际主体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从思维方式上进行培养。
(1)口语倾听能力的培养。①注意力培养。注意力是一个人对事物的专注能力,从学习方面来说,注意力是一个人学习好坏的基础能力,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是记忆力的基础,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记忆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对口语交际来说,注意力对交际效果有重要影响,交谈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发呆走神或者东张西望的现象,既不利于获取交谈信息,也会让对方认为自己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态度不够认真,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取而代之的是,在倾听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以获得有效的交谈话信息,理解对方话语的真实含义,并且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促使对方愿意和自己继续交流,保证口语交际活动持续下去[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背诵的形式进行,因为记忆力是注意力的结果,拥有良好的注意力,才会拥有良好的记忆力,所以采用背诵的形式既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力,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具体操作方式是课堂上给出特定的段落,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背诵,然后教师依据学生背诵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②沉默能力的培养。美国加州大学的著名心理学教授古德曼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沉默定律”,也叫作“古德曼定律”,该理论认为“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沉默能力是倾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在口语交际中能做到适当沉默和安静倾听,多给对方说话的机会,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反之,在口语交际中,由于频繁地打断对方的话语,会干扰对方的说话思路,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影响了口语交际的效果。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口语交际活动中适当的沉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提醒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会适当沉默,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面对相同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出不同的口语表达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能准确传达话语的含义和意图,而且能形成友好的人际关系[2]。因此,口语表达既要求准确性,也要求情感性,两者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我们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发音标准、音量适中、句子的停顿和重音正确、语速和语调恰当,用词准确,语法符合规范,表达得体。
为了达到以上培养目标,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培养:首先采用讲授的形式,介绍关于口语表达的相关知识,在基础语言知识方面,需要进行生活知识和职业知识的积累,如生活常用词汇,本专业专用术语等等,还要介绍口语交际的基础技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表达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理论知识。其次采用课上朗诵的形式,让每个学生课前自己准备朗读材料,课堂上利用八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进行脱稿朗诵,然后其他学生和教师依据前面讲授的口语表达的相关知识,从音量、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词汇、语法、表达等方面进行考查,给朗诵的学生进行综合评分,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通过以上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思维灵敏,在口语交际中就能反应迅速,话语随机应变能力增强,以下介绍与口语倾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密切相关的两种思维能力,即推导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通过这两种思维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倾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①推导性思维训练。推导性思维是口语交际中合作性原则的体现,也是倾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导性思维是指由已知的表征推断未知的本质的过程,它通过推导把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联系。在口语交际中,交际的目的是交流思想和情感。语言是沟通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我们需要通过说话者的语言,推测出对方的内心想法,这就需要使用推导性思维,在与对方交谈的过程中,通过对方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外在表征,推断出对方的话语意图,从而在了解对方的想法的基础上,给出对方满意的回答,这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推导性思维可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阅读特定的小说,然后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小说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从中推导出人物话语的目的、人物的性格等相关内容。通过以上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推导性思维,学会透过语言现象发现思想的本质,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在口语交际中获得优势。②逻辑性思维训练。逻辑性思维是影响表达能力的重要 因素,在口语交际中,逻辑性思维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它是指说出的话语具有清晰的顺序,能让听话者准确理解自己的话语内容。如果说话者思维混乱,在交谈中话语容易断断续续或者偏离交谈的主题。相反如果说话者拥有清晰的思维,说出的话语具有逻辑性,就便于对方理解,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条理性思维的培养侧重于找出事物的顺序,可在课堂上可采用复述课文内容的形式,选定不同写作顺序的课文,根据其写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内容,例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让学生先说观点,再说理由,这样说出的话语结构完整,不会偏离主题。经过上述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清晰流畅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3]。
(4)辅助知识的拓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通过语言交流思想和情感,在实际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口语交际能力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交际双方如果想实现交际的目的,并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除了语音、语法、语用等语言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心理学、文化学,社会礼仪等相关的知识,学校需要给学生开设一些相关的辅助课程,如心理健康辅导、中国文化、实用社交礼仪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得体地进行交流,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2.口语交际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实践课程占总课程的比重很大,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培养实践能力非常重要。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把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综合应用能力。
从课内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朗诵、分组讨论、模拟教材的人物角色进行对话等形式,也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模拟购物、转告、聊天、招聘等具体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进行训练,在课内口语交际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并用成绩制约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课外的角度来说,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演讲、辩论等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接触新的环境,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胆量,克服羞怯的心理,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诵读训练是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诵读训练还应结合语文教学进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有教师的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分小组读、多角色读。通过诵读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式,丰富口头语言,而且通过眼、口、耳的相互配合促进大脑积极思维,建立起视觉、听觉的密切联系,逐渐形成熟练的语言技巧,全面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合作能力,即对他人和社会感兴趣,他指出“只有对他人感兴趣,并乐于合作,才能使得人的各种能力得到最大的开发。”而家庭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父母通过照顾孩子,让孩子对其感兴趣,愿意同父母合作,然后父母引导孩子走出家庭,对社会感兴趣,要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人格和独立自信的人。总之,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获得自信,从而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羞怯和紧张心理。关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父母与子女建立信任关系
家庭环境是影响一个人的基础因素,父母要让子女信任自己,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不同阶段的子女,父母应该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儿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顾,父母应当给予儿童更多的陪伴,参与到儿童的活动中去,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系。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需要自主权,父母应当适当给孩子选择的空间和决定权,让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总而言之,家长应该以尊重理解、关心的态度与孩子互动,让子女在情感上与父母建立信任关系,使得子女愿意与他人交往,为子女走向社会,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感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但当自卑感无限放大超出正常的范围,就形成了“自卑情节”。他认为在家庭中三类孩子极有可能会形成自卑心理,分别是身体有缺陷、被溺爱、被严厉要求或者忽视的孩子,我们知道成年以前的孩子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阶段,是需要家庭保护和培养的阶段,如果孩子处于这三种境遇之下,又没有成人的教育指导,这种自卑心理会影响到成年以后。所以家庭要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对待子女不要过度严厉和忽视,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甚至无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被溺爱的孩子对父母太过依赖,以自我为中心,当其走向社会,没有人再无限制满足其愿望,便会对他人和社会生出敌对态度和自卑心理,不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父母要用支持鼓励的态度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其有勇气解决现实的问题,成为独立自信的人。
口语交际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涉及语言、思维、情感、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口语作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未来在探索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除了需要进行语言知识的培养,还需关注非语言因素,如心理、家庭、语境等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以及这些非语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