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锐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互联网+”竞赛是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积极要素,因此高职院校第二课堂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新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必要途径,以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第二课堂仍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第二课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还不足。我国《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1],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如何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成为摆在高职院校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难题。
大学生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是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关键,每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可提供给三到十名学生就业机会,这样能极大地降低学生就业的难度,提高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对国家经济的高质量慢增速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研究,该领域研究者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于2020年2月20日公布的《广东省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广东省2019届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单位满意度为93.4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的平均评价分数为84分。自主创业人数为2055人,创业比例为0.38%。对比北京与浙江省的数据,自主创业人数比例并不高。这反映出了高职院校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脱节的问题,目前,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高校对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第二课堂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解决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提供了方向,只有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加强大学生素质管理,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配置[2]。才能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将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进行接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只考虑到一些基本的服务型行业,从行业分类看,选择在零售业创业的毕业生最多,占创业人数的17.32%,其次是文化艺术业,占13.43%;第二,与专业知识结合不紧,与创业实践脱节;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创业实效性不强;第三,创业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的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以致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创业热情较低,创业成功率不高。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来实现,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开展第二课堂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要将第二课堂在高职院校内持续推行下去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首先要充分发挥出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3]。同时,高职院校内部要制定出关于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根据设定的目标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及创新能力实践课程内容。在具体实行过程中,需要各高职院校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课堂体系。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能力可接受范围内将专业知识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4];第二,转变思想观念,正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创业创业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从学科发展及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确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从属地位,推动教学体系走向规范化;第三,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要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对第二课堂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后发现,第二课堂教学情况考核评价对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另外可以引起师生们对就业与创业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需要将实践活动落实到实处。在探索中前行,不断强化第二课堂的作用,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在未来工作中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第一,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开展需要资金支持。因高校不断扩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各高职院校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支出不足,这也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学生只有在充分基础设施保障及丰富实践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展示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5];第二,师资力量的投入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指导教师在第二课堂实践培训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师资力量不足则阻碍了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主要解决方式有外聘以及返聘等,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聘请企业中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课堂的指导教师,为第二课堂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第三,改革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体系[6]。在具备了师资力量保障和物质保障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应从教学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在实践中给学生培育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能够持续发展离不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是最大受益者,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中可以针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高职院校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第二课实践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作用[7]。
通过对教育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革,设置“双创”教学课程,实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经验的传承。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交流讨论。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依然停留在对于书本知识的讲解过程中[8]。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理论课程内容的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打消了学生们创新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收效甚微。所以,高职院校如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技能实践课程融入理论学习中,是值得院校深入研究的问题[9]。首先,第二课堂应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移动教学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监督和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数据依据;其次,要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情况检验只能通过考试和留作业的方式[10]。在这种应试教育培养方式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逐渐被削弱。学生对学习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未被挖掘出来。为改变这一现状,在课堂中设置具有游戏性质的测试,为学生提供发言机会。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1];最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之,大学生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培养大学生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离不开学校在师资、教学活动等方面的保障,更离不开学生自觉主动的主观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