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燕
小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处于发展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要想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则需教师充分联合课内外阅读资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开发。具体而言,建议教师坚定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接触阅读的初期阶段就能做好教学引导工作,不过分关注阅读结果,而是注重阅读过程,致力于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解读阅读文本,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语文核心素养可体现在三个层面,主要为知识、思维和能力。学生自身具备的核心素养可在学习过程中加以体现,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智力发育较好,在语文阅读学习中表现出较好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被认为是学生所具备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当学生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乃至知识水平时,便可有效提升阅读学习效果,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文化感知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某一层面来讲,核心素养即是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后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掌握的文化知识。因此,可以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完成语文学科学习后所需必备的能力,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1]。
(一)结合阅读文本内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各学科的学习任务时,除了要教会学生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尽可能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如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除了要将阅读文本中所涵盖的基础知识传达给学生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阅读文本内容能够发挥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均能受到阅读文本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则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创建情境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对其内容进行欣赏,并且做出创新。
例如,在阅读《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让学生对壁虎尾巴等生词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了解阅读文章的基本内容,之后鼓励学生扮演文章中比较喜欢的角色,让学生根据自身对小动物的理解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将文章内容表演出来。当学生深入角色进行表演时,便可对文章中角色有更好的认知,了解各类动物尾巴的主要用途,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小动物的认识,也能在阅读中加强对文章的鉴赏,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有效扩展,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化传承作用。在阅读教学时,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阅读文本,应就阅读文本内容进行扩展与延伸,使文本内容与传统文化建立有效的联系,将更多人文内容和优秀文化内容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产生文化自豪感[2]。
例如,在学习《中国美食》与《传统节日》时,教师既要教会学生阅读文本中的生词与生字,还要以文本内容为基础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出延伸。在阅读《中国美食》后,可以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美食,并且鼓励学生说出当地的特色美食,之后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资料,制作成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各地的特色美食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讲述一些有代表性特色美食背后的故事。这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更多生字与生词,即可达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也可使学生了解更多美食文化。在阅读《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节日进行讲解。如,可以讲述春节的由来,讲述“年”的故事,讲述端午节赛龙舟的缘由,使学生掌握端午文化,并且树立起爱国精神。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在可在课堂上可收获更多新知,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学生对文化理解能力也可得到提升。
核心素养教育是目前来讲进行学科教育的重点,各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均需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内容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需明确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致力于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能够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通过教学方法创新和理念创新来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