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德志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创新和创业对于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学生群体当中培养出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并使之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成为了当前高校党支部和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创业就是创业者识别和利用机会,通过创新和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且不受自身客观物质条件的局限,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1]创新创业应当是将实现自身价值与创造社会价值相结合起来的工作。对于正处于走向社会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大学生来说,高校党支部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上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党支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是在大学生对当前创新资讯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创业理想和人生追求进行指导,这是因为国家要求一个成功创新创业人才不仅要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工作能力,更要有着对于社会的一份责任担当。由此可见,高校党支部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培养更加注重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
近年来,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蓬勃发展,我国的劳动就业市场也渐渐淡化了计划经济的功能,人们迎来了自主选择就业的时代,然而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加,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变得十分激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另外,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帮助,通过提供创业机遇的方式,为大学毕业生们带来一些就业渠道,并且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能力加以锻炼,从而通过培育出“创造型”人才填充劳动市场结构,改善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生产过剩的局面。
创新创业是我国适应新经济市场的方式,而我国高校党支部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性仍然局限于一些模糊的印象和概念当中[3]。当前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专门辅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课程,但是在课程教育内容上却主要侧重于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创新创业技能知识、管理经营知识、国家法律法规、财务金融知识的普及,没有注重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虽然理论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形式概念上的认知,但是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教学对于即将走向社会单打独斗的毕业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深入学生思想的课程,需要渐进式的启发才能收到回报,而当前高校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所面临的学业考核十分琐碎,高校为了追求当下立见的效果,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育上忽视了大学生创业中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思维方式的引导,只注重理论的灌输,让学生无法对创新创业产生正确的认识。
创新创业和一般就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创业面对着许多的不确定性,这让大学生在面对创新创业的时候总是倍感压力。对于当前正在走向社会准备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在面临整个创业市场的竞争[4]。相较于已经孵化出成熟企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较低,底子薄弱,对于创新创业从无到有的过程没有真实的感受,对于企业创新创业也缺乏真正的实战经验,这是大学生在面对创新创业的社会竞争时首要的压力,也是令当前大学生不敢迈出创业第一步的主观方面的关键原因。另外,当前市场变化多端,市场中大部分公司都处在摸索阶段,这也意味着如果参与创新创业必须面临很大的试错风险和成本,有的学生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资源能力去应对这些风险,这也从客观上削减了一些对于创新创业没有把握,正在踌躇不定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专业教育,对于教学成果的验收不仅仅是在卷面上,而是在社会实践经验当中。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缺乏兼备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教师[5],而现有的创新创业教学中的教师一部分是专业课教师,一部分是学生辅导员兼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还有一部分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能够在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面前表现出沉着的态度进行冷静应对是创新创业初期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质,而这些教师长期囿于校园,几乎没有创新创业的经验,缺少对于创新创业困境的亲身应对体验,虽然这些教师掌握着很多的创新创业案例,但是难以就案例当中的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培养出在这种优势下仍然能够顽强拼搏的新一代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创新创业课堂应当注重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与创新创业实操相结合[6]。思想政治理论具有丰富的实践功能,所以关于创新创业的培育工作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通过构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在创新创业中进行贯彻,从而能够夯实学生的才干、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当前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部分大学生的父母有过创业经验,能够教授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如何应对风险,如何把握机会,这样的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成功几率就要高出普通学生,同时更有机会成为创新创业的典型,并且能够带动其他学生产生创新创业的信心。不过在创业过程中,除了那些父母本身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学生外,普通学生在创新创业当中也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积极的思维方式来给发掘出创新创业更多的可能性,有了进步思维的创业者也能够在面对困难时减少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更快地投入到寻找解决办法的工作当中[7]。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创新创业这项工作并不同于普通的创业,所有的经验和案例对人思考决策的帮助十分有限,创新更考验人的发散思维和思辨能力,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机遇往往存在于困难当中,鼓励学生根据那些失败的案例去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寻求转机,从而排解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顾虑和恐惧。
我国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的教学不够专业,有研究显示,在英国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中,有21%是兼职教师,98%的教师有过创业管理经验,70%的教师曾经创办过自己的企业。这些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创新创业教学[8],极大提升大学创新创业教学的实用性,这也让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达到了更好的效果。所以我国应当对这种师资选择标准进行借鉴,面向社会和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创新创业兼职教师招聘,尤其是要招聘有着丰富经验的创业人才,由此才能将学生对于学习创业本领的思维从客观视角转化为主观视角,避免“纸上谈兵”式教学,激起学生对于创业的探索欲望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合理评估,从而让学生在更加符合现实创业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构想自己的创业蓝图。
高校党支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失败,在困境中寻找新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学生在社会当中的适应能力。所以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课堂当中不仅需要了解创业的技能和知识,更需要学会在面对社会不断进步和变化的形势中找准自己的优势,形成开拓进取的意识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更深层次地对社会整体发展趋势进行思考,从而建立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并能够充分依靠自身的本领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