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洪周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定位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业导向和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将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发展融合到一起,相对于高中教育中的综合性与理论性等特征,中职的教学目标大多是培养实践型人才为主,要突出技术性与职业性,更是要彰显出就业导向。教师要以就业为目标,注重对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中职和高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只是功能上的差距,并没有层次上的区别。所以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将就业作为目标,当成职业发展前景,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水平。这种就业能力并不是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就职能力,还囊括职业生涯中所必备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政治素养。这些要素都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思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将思政教育的属性与中职人才培育目标结合,这两种教学目标是相互关联及统一的。正因为有这样的内在属性需求,中职思政课堂才要以就业为导向,围绕怎样培养接班人这个问题,进行创新改革。
(一)严重的自卑感与强烈的自尊心交织在一起。受当前社会认知程度的影响,一些中职生认为,选择了职业学校,就被归入差生行列,前途比较渺茫,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又有较强的自尊心,这种自卑与自尊交融在一起,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破罐子破摔,有时甚至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显示自己的存在。这些其实都是自尊心不健康发展的表现[1]。
(二)青春期的迷茫导致异性交往偏差。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有了了解异性的好奇与冲动。再加上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很多中职生觉得有异性朋友很正常也很自豪,认为学校和家长不该过多干涉他们的异性交往。
(三)中职生的个性特征明显。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职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接收信息多,但由于中职生人生观正在初步形成时期,缺乏是非判断的能力,在他们身上学习目的不明确,艰苦奋斗精神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纪律观念比较淡薄,有贪图享乐的倾向。
(四)善于交往,渴望独立,勇于表现自我。善于交往是中职生的一个明显特点,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生更擅长交往,善于参加社会活动、表现自我,通过高频率交往能力,来体现自身的存在,以这种方式实现人生价值。近几年来,学生内部产生矛盾,学生自己找人解决问题是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
针对目前中职职业院校思政课教育的现状而言,许多学生对中职思政课的认可度不高。有些学生会认为思政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和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关联,对未来的发展起不到良好的影响;有些学生认为思政课都是说教类型的,脱离了社会实际与生活实际,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导致他们对思政课学习的热情逐渐降低[2]。中职学生的这些想法会导致他们的思政课听课率低下。因此,院校教师若想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改变当前现状,创新思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解决他们的疑难困惑,继而纠正错误认识,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此过程中,中职院校要将学生的就业前景与职业前途结合到一起,创新出思政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并将其纳入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中。开展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思政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未来职业对社会的影响,彰显其自身价值,还可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品质,不做危害企业健康和人民利益的事,踏实、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在当下成为一名好学生,在未来成为一名好员工[3]。
(一)明确思政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思政课堂的教学预期目标要从人才培养方面入手,将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及建设者当成目标,从教学体系、内容与方法等这几方面入手,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中职院校的职业培养目标要从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的技术人才入手。中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坚持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走改革开放的路线,这不仅是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是对社会中广大劳动力者的要求。而且,中职学生要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从方法与内容的改革入手,彰显出政治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告诫学生,当具备了良好思政素养之后,才可以在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中有所建树,未来的道路才会光明,人生才会富有辉煌。反之,便会出现一些政治类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无法使其健康的成长,甚至对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面临着不良的后果。
在中职教育中,思政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所以教师要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将思想教育的实践工作落到实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当成关键点。在就业导向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中职学校要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优化现有的思政教学思路,改变过去传统的讲授制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对职业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增加。例如,中职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就业不同的看法来分层进行渗透工作,促使学生在思政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与就业导向相关的内容,加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观念。同时,在就业指导的实践工作中,教师也要对学生实践水平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升沟通交际能力
中职教师要坚持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路线,改变过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得到提升,进而在严格要求下,加深对职业教学的认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平台,符合教改的需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中职学校可以结合着校园网站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创设出来,提高学生对社会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并借助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成果的反馈,优化相关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处理方式,使职业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同时,社会实践能力中囊括着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包含了良好的社交水平,不但可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能够使学生将属于自己的社会标签塑造出来,从而实现社会价值。
例如,中职思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出相关的社交情景,让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掌握社会中的各种礼节,尤其是在面对同事、朋友与竞争对手时,都要具备谦虚、包容的思想品质,以应对社会当中的问题和挫折。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课堂中模拟出舞会、晚宴、职场等社会场景,让学生提前意识到人际社交的重要性,包括接纳不可避免的“酒文化”。另外,中职思政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社会中的热点视频,让他们提前了解社会中的多元性,继而扩充视野,适应环境,为今后迈入职场打好铺垫。
(三)开展科学素质评估,进行心理疏导教育
中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学时,要结合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确保他们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有效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思政考核的具体方式,院校教师也要从就业导向视角入手,对他们的考核体系进行优化,继而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创设出良好的条件。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水平,从专业的角度展开浅析,对其职业素养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考评;教师还要在职业心理方面调查学生的思想情况,促使他们围绕就业的中心思想来提高基本应用水平。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他们进行合理科学的指导,以此对思政教学有着全新的认识。若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那么首先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能够让他们在今后与同事开展合作时创建出良好的关系。教师要将心理素养纳入考核评价当中,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成为健康的实践性人才。
例如,现如今很多中职学生都有着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比普通的中学生低一等,逐渐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一旦把这样的心理状况带到工作当中,便会对自身能力妄自菲薄,不利于应用水平的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思政教师就要对他们展开合理的教学,要把他们平时的自我评价意识融入教学考核当中,使他们能够认识到中职学生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职院校可以聘请专门的心理医生来开设讲座,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能力,使他们在自我的调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职思政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以就业导向理念为核心,坚持做到提高明确思政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开展科学素质评估,进行心理疏导教育这几大关键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应用水平与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操守,丰富自身的学习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促使学生的中职学习生活不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