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益芙
深入践行“三全育人”是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对“三全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立足时代脉搏,结合高职教育内涵发展需求,全面分析“三全育人”的内涵,梳理育人工作思路,健全保障机制,可以不断提升育人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机制保证。
1.全员育人。全员育人强调全体施教者要有协同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与其他施教者相互合作,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效应。
2.全过程育人。新时代背景下,“全过程”也同样被赋予新的内涵,强调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始终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及成长过程,即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课上到课下,周末到假期,并且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确保育人内容、形式能够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现实需求[1]。
3.全方位育人。新时代背景下的“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在“立德树人”的目标推动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强调根据时代特点、教育规律和学生需求,创新构建育人体系,确保十九大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落地落实。
“三全育人”的特征主要从人员、时间和空间要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实现全员育人,从人员要素看,要求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三全育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人员要素来看,要求在工作中坚持全员参与,“全员”是育人的主体,采用当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将育人目标、内容和学生成长实际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实现全过程育人,从时间要素看,要求尊重育人规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特定的规律,并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从时间要素看,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在一起,需要遵循发展性的原则,使育人过程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同时,持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3.实现全方位育人,从空间要素看,要求匹配适合的教育内容。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不断深化发展。首先,讲求整体性,在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社会实践等各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讲求特色和品牌,在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实情,匹配适合的内容,打造特色,树立典型,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深度和广度[2]。最后,讲求时代性,在“互联网+”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得到了新发展,融入适合的内容,能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三全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实践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全面性,把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做到人员上全面性、时间上持续性和空间上整体性,高度契合“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
2.“三全育人”是当前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全育人”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和内涵发展的需求,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加快转型治理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3.“三全育人”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在当前“互联网+”的形势下,“95后”大学生呈现出新的性格特点和时代特征,学生受到社会多元化的深刻影响,“三全育人”作为一种开放式、动态式和整合式的系统,因时而变,契合时代发展特征和思政进化要求,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系统保障。
面对新时代和复杂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学生接触到的思想存在多元化特点,意识形态工作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因此,要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思想引领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让每堂课都能成为思想引领的课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三全育人”机制建设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1.制度协同。各职能部门在学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研判社会和就业形势,围绕育人目标,制定相关制度和计划时要统筹安排,不能各自为政,注重顶层设计,紧扣目标,解决问题,形成制度合力。
2.队伍协同。育人队伍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员育人的指导下,要建立思政队伍、专业教师、管理队伍、服务队伍、关工委队伍、学生同伴队伍等不同队伍之间的协同合作,让他们充分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3.平台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要积极搭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等丰富多彩的协同实践育人平台“立交桥”。
4.课堂协同。实现思政教育课堂、专业教育课堂、通识教育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有机统一,做好不同阶段育人目标的分解和衔接,通过四类课堂实现目标进阶,发挥不同课堂的作用,形成课程合力。
新时代下,提升教育质量成为高职教育迫切的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高职院校结合校情,结合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纲领性要求,从“十大育人”体系着手,设计并实施立德树人计划,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大学生,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健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各部门协同合作工作机制,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以学工处为支撑,教务、团委、后勤、图信、各二级学院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全员覆盖。重构“三全育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将育人工作考核与绩效科学挂钩,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工资待遇等方面将评价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构建注重学生反馈、优化内容的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一方面选择包括党政领导、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兼职心理教师、党务工作者等专业队伍;另一方面选择包括以专业教师为主导的专业导师、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优秀校友为主导的成长伙伴、以企业专家为主导的实践导师等辅助队伍。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育人渠道,形成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不同队伍的育人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立德树人的能力。
1.科学制定育人目标。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形成校党委牵头、学工处和教务处支撑、二级学院落实的运行机制。通过校党委顶层设计,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高校实情的纲领性育人目标,学工处和教务处协同规划,将目标分解成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二级目标,二级学院围绕目标细化落实教育任务,创新各类育人载体。除此以外,还要强化二级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管理职能,以切实实现育人目标。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出台落实考核政策。在政策的保障下,能够有效配置各部门资源,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推动不同部门之间的育人结构设计和协同的重点工作,激发协同发展的动力,形成育人合力,推进育人质量提升。
3.创新实践育人平台。根据不同的树人计划,分年级设计不同的活动,一年级侧重新生适应,二年级侧重专业培养,三年级侧重就业创业等。全过程育人不仅是占据所有时间,更重要的是不同阶段占据的内容是什么,并且如何有效衔接并且持续提升,只有做好衔接与提升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
在检查改进工作中,立足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创新性的需求,得到真实有效的评价结果,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起到激励作用,对下一阶段的教育工作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优化配置,保证“三全育人”实效性。
总而言之,在全面理解“三全育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运用“三全育人”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其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研究突出了思想引领、推进协同育人、提升育人质量三方面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应从制度保障机制、队伍保障机制、运行保障机制、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完善保障机制,从而切实发挥出“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育人育才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