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探索

2021-11-22 12:57:48赵立霞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防疫党员

文/赵立霞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高校既要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承担安全稳定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动员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政治觉悟较高、自律意识较强的先进性代表,又是大学生的朋辈群体;他们既可以在校园中充当防疫的先锋和中坚力量,又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高校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的队伍支持。

一、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必要性

(一)学生党员是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力量

在防疫工作中,党和国家充分发挥民众的力量,号召14亿中国人民,或坚守防疫战线,或自觉长期居家隔离,保证了奋战在一线的防疫力量,并同时阻断了病毒的传播,最终取得抗疫的胜利。党的群众路线带来的治理效能为高校疫情防控提供了借鉴。高校因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大,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区域。防疫工作网格化管理既要求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也要求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而学生党员因其政治性强、纪律性和工作能力相对突出,为防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队伍保障。

(二)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成长需要践行群众路线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党员在知识技能方面相对突出,在思想行为规范、政治态度方面更是高校育人目标的体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场磨难。党领导中国人民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取得了阶段性的伟大胜利。人民对党的领导和中国制度优势的信心空前高涨。在高校,疫情日常防控也检验着年轻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信心和能力,在抗击疫情中茁壮成长,是时代赋予学生党员的机遇与挑战。

二、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现状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1]。抗击疫情取得的胜利,再一次验证了群众路线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综观整个防疫工作过程,大学生党员大多能够严格履行居家隔离,踊跃为防疫工作捐款,体现出其心系党和政府、关注防疫工作之情。但部分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仍不充分,在志愿服务、政策宣传引导方面仍有不足。

(一)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意识不足

据山东某高校2020年4月学生党员防疫志愿服务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党员在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参与率不高,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学群体中占比不到50%。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意识不足。在学生成为党员,实现党员政治身份的过程中,联系服务同学更多的是学生的自然身份和学生干部的职责,而党员联系群众是党的一项工作路线,具有政治属性,对学生党员联系服务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主动寻找群众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实现服务目的。学生党员需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服务意识,以期达到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二)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锻炼不足

大学生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形象代表,肩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使命,但因囿于现实,其参加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在日常工作中,学生党员履行党的“三会一课”较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较少;同时,因学业和职业发展压力,学生党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身学业或者职业发展中。

(三)大学生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不足

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优势固然相对突出,但其缺乏自主深入地学习政治理论,缺乏对时事政策的敏锐性,对大学生群体中的敏感话题不能有效引导。同时,在矛盾冲突面前存在畏难情绪,对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人际关系冲突、个体发展难题等缺乏应对能力。当前各高校虽普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但因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其作用发挥有效性缺乏有效验证。

三、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教育培训的内容体系

学生党员要发挥起作用,即承担起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工作者,对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尚需对其进行精准化教育培训。

(一)提高党员宗旨意识

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实践情况取决于党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党的宗旨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进行,党员们进一步明确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而“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宗旨教育,是促使学生党员主动发现群众问题,迈出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步。

(二)强化党员的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3]。要使学生党员明确,群众观点不是一纸理论,而是必须付诸实践的指导思想。大学生群体中的问题是否能够被顺利发现,党员能否获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是检验大学生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在进行宗旨教育、群众观点教育的基础上,大学生党员在服务工作中将理论贯彻于具体实践工作中,在实践中获得进一步的认知与体会,使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贯彻到联系服务同学的实践中去。

(三)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

高校是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党组织的使命在于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学生党员无疑是合格接班人的最佳代表,是高校党组织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起来的典范。教育培训中要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党员明确其言其行不再仅仅是个人意志的体现,而是一种政治身份的表达。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是大学生党员的必修课,是学生党员的政治责任。

(四)提高党员的服务能力

学生党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联系服务群众实践效果的保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教育培训中要培养学生党员的问题意识。打开党员实践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于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关心的问题,如涉及就业、升学、教育培训、出国留学等的学生成长发展问题,以及大学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等现象。党员的服务要达成双方满意的效果,务必开展踏实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是工作的第一步,要达成受助方愿意接受,并达成帮助效果,必须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以多种帮助方式可供参考;以多项信息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才能解决问题,实现助与受助双方感情的共鸣,达到党员联系服务学生的预期目的。

四、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理论最终要落实为具体的实践,要结合学生校园生活学习模式,遵循“起居便利、易于联系、便于服务”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块设立大学生服务实践模式。

(一)设置以学习单位为基础的党员服务模式

依据“班级——学院——学校”层级结构,建立三级服务模式。一是班级党员建立“一对一”精准服务模式,针对班级中存在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及心理困难的同学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及时把握思想动态,维护本班级的稳定发展。二是学院根据专业设置和资源优势,建立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帮扶,实现学生成长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建立学生党员数据库,明晰各个党员的特长和优势,面向学生公开,提供“揭榜式”服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帮助。三是学校层面能够集中更多优秀学生党员,提供多样的大学生成长成功模范,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参考和成长模式。

(二)在生活学习区域设置党员实践岗位

宿舍、教学楼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设置大学生党员服务实践岗位,更有利于推动联系服务工作。一是推行宿舍党员名片“形象工程”,亮出身份,接受监督。宿舍作为最小的集体单位,是发挥育人功能作用的重要场所。学生党员在宿舍的功能发挥,从基本的卫生秩序到良好宿舍风气的形成,是检验其实践能力的重要参照标准。特别是疫情期间要做好宿舍的卫生、消杀工作的监督执行;二是实行“党员寝室”挂牌制度。宿舍挂牌是党员影响能力自宿舍内到班级范围的扩张。宿舍楼内多个党员寝室“点”连接成“线”,最终实现更大范围的影响;三是公寓内、教学楼内场所由学校统筹安排,设置学生党员服务岗,利用其资源和人员优势,选拔优秀学生党员进行定点定时服务,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有阵地,群众找党员有目标。

(三)打破时空限制,开展线上党员服务实践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党员的服务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机会。疫情防控形势促使各项服务实践举措由线下转化为线上发展。依托各种APP的兴起,如视频会议、网上课堂等方式,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更易集中优势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同时,也为接受服务的学生群体提供了接受信息的多种选择方式。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防疫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豪华防疫包”
环球时报(2022-05-20)2022-05-20 13:05:53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 01:14:08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防疫、复工当“三员”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0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14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