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艳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中学 陕西 渭南 714000)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是作为单独的一个任务群存在的;新课标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要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促进学生对优秀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在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语文课程标准,就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课堂导读的设计,点明整本书阅读的要点。这里的阅读要点并不是文本中的要点,而是指阅读前的准备。例如在《平凡的世界》导读课上,教师并没有直接点出这本书反映了什么思想,重点部分在哪里,精彩片段有哪些;而是先提问了学生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先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先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和简介,从这一方面对书籍内容有初步的推断;有的学生指出,可以先看一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点评,从侧面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主线和思想内容;也有的学生说可以先观看一些相关影视片段,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想要表达的观点有初步的了解……学生提出的这些想法其实都是阅读前的要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些要点,并利用这些要点先从侧面了解这本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为学生之后的阅读做好了铺垫。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实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阅读能力了,主要欠缺的就是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以及清晰的阅读思路,教师设计课堂导读点明阅读的要点,促进了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进而促进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1]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做阅读笔记的习惯。为了使学生切实做好阅读笔记,教师可以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对学生形成监督作用。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时,教师为了锻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有深刻的理解,于是布置了这样的任务:阅读整本书,构建人物思维导图,分析人物之间的联系;在枝杈部分利用流程图的方式构建主要人物的生活经历,寻找人物转变的节点,从整体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结合思维导图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在书中圈点批注,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的细化处理,比如在阅读第一章中“就在这时候……还没有焕发出他这个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的光彩”时,分析外貌描写凸显了孙少平什么特点,勾勒了什么人物形象。在这种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这本书时就会更加认真;甚至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结合了吴建荣的评价,详细解读了《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感性、坚韧的体现。教师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切实做好笔记,促使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对整本书有不同的认知,最终促进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2]
新课标指出,阅读整本书应该以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和分享。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拓宽学生的交流角度,除了阅读感悟以外,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思路、阅读经验。例如在阅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时,教师就多次组织了交流活动。像有的学生在交流活动上分享,为了更好的理解书中每个角色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还进行了拓展延伸,特意了解了当时的历史,站在路遥的时空、社会环境分析了作者对人物的塑造;有的学生则是认真的分享了自己在阅读中对不同角色的看法,比如孙少平实际上是比较矛盾的人,在物质上贫困,但精神上比较富足……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吸收其他人的观点,不但对整本书有了深刻的认知,同时也拓宽了思维角度。教师组织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感悟,最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就点明阅读要点、切实做好笔记和促进经验分享三个角度,就高中语文课程视域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新课标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锻炼自主阅读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规律。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见,可以起到行之有效的建议,以促进学生在科学指导下提升阅读能力,发展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