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 王鑫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对各类档案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2020年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提出了做好2020年全国档案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党校作为智库和干部培训的红色学府,落实纲要精神,完善党校档案工作,特别是做实、做全、做新教育档案管理,对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有重大推动作用。教育档案管理水平是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衡量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由于党校教育的特殊性,既区别于高等校院又有别于党政机关,因此在管理路径上,要结合高校的普适化管理和机关的特殊性要求,探索出适合党校教育档案的规范化道路。
党校的教学档案立足党的发展建设,全面见证了党的苦难历史和辉煌成就,记载了时代变迁中立党、强党的岁月征程,通过记录党的教学开展情况以及教学反馈情况,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教育转化。
党校教育档案见证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从1924年创办安源党校、北京党校,到今天发展省市县级党校,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初衷没有变;通过有计划地培训,提高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形势,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党性,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任务没有变;打造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熔炉的本质没有变。近年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全面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历数这些发展成就,在党校教育档案中留痕。
党校教育培训是全流程闭环管理,是从领导干部能力短板挖掘到能力短板提升并巩固的全过程管理。在对全过程管控中,教学档案的整理、归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管理流程,以设计-应用-反馈的教学链条,梳理档案归类,分为课程库、卷宗库、反馈库三个类别。
(一)课程库档案。建立完备的课程库档案是教学体系的内在要求,一般包括合同、调研材料、教学计划、培训实施方案、调课单说明。在签署办班合同后,树立按需培训理念,把需求调研作为培训计划生成的必经环节。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纳入干部必学科目,结合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新要求,开展需求调研,形成调研材料。在调研中,准确把握组织的刚性需求和干部所在岗位的实际需要,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培训人群,设定个性化培训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形成培训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变更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以调课单的形式进行说明,待培训完成后,收纳归档。
(二)卷宗库档案。建立卷宗库档案是检验学前水平和学习效果的验金石,一般包括训前测试卷、结业测试卷、测试结果登记表。建立领导干部在党校培训的考核评价机制,设立训前测和训后测两种考评方式,落实培训考核制度,在培训前,进行不记名测试,目的在于摸清底数,了解学员整体的综合水平,根据较为集中、较为突出的测试盲点或难点,适当地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学员论坛、研讨式教学的方式,加强交流,增进课堂吸收。在培训后,开展实名制结业测试,综合考核个人素质水平、学习态度、党性修养、理论知识应用等情况,由教学管理部门联合专家组进行考评并鉴定,录入测试结果登记表并归档,同时最终鉴定结果反馈参训部门。
(三)反馈库档案。建立反馈库档案是延伸培训效果、形成教学闭环的关键环节,一般包括课程评价表、评价统计情况说明。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跟踪管理机制,从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入手,健全教育体制,设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学员视角,对项目、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管理、服务保障能力等按照好、较好、较差、差四个等级打分,统计出评价情况,进行评价说明。深化领导干部培训教学改革,促进提升教学工作水平,改进修正教学偏差,优化课程设计。
各级党校致力于教学管理档案规范化,不断探索推进规范化的路径,但在档案规范化进程中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一)教学档案管理细化不够。提到党校档案,多以行政档案为主,对教学档案管理认识不足,认为只是档案管理的一部分,在细化程度上没有和行政、科研、资政有所区别,不够重视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工作。由于教学管理具备持续性、长久性特点,和其他档案的阶段性有所不同,日常教学档案管理的收集归纳十分繁杂,需要长期不断的细致工作。重视程度的缺乏,容易导致爆发性、突击式整理,产生内容混乱、不完整、归档偏差的情况。
(二)教学档案管理利用程度不够。教学档案对于教学设计、项目设置具有参考价值。便于深入研究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模型,更好地根据领导干部任职层级、党务角色设置分类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在历年教学档案中摸索规律,将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知识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教学档案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高,除了部分教管人员外,教师人员开启查阅无从着手,无法对档案进行深层次挖掘,难以发挥教学辅助功能。教育档案管理利用程度不够,极易造成科目内容雷同、知识更新陈旧,无法同新时代干部培训改革相适应的后果。
(三)教学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伴随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逐步深入,党校目前的档案管理正在面临深刻转型。正在从纸质版为主、信息化为辅中逐步递进。党校教学档案在信息化变革中占有重要份额。教学档案数量多、类别划分多,在数字化转型中难以一步到位。教学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致使依靠纸质查找、手工翻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实现部门互通、信息互联、多渠道传输等功能,转变为电子档案的技术手段还未成熟。
(四)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档案管理是管理门类中较为特殊的一门,与行政档案不同,教学档案的查阅频率较高,对于同类型班次比较、同班次复训,具有参照价值。但是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规定较为模糊,以普通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统一归档,不便于针对性查阅,也无法估计价值和期限。一般通过教学管理者按照自身实践经验对档案价值和期限进行评判,有可能进行错误判断,使得有价值的教学档案分散化、碎片化。
教学档案规范化路径不通畅,应通过认识更新、周边联动、资源共享,提升信息服务。
(一)提升教学档案认识。加强对教学档案的宣传工作,强化对教学档案的认识,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的重要性,对教学档案的收集、分类和归纳有基本的认识,强化系统思维能力。树立教学档案规范化的意识,科学地编制分类法,根据分类法,编制分类目录;根据需要编制专题目录,完善检索工具,以便于查找。积极宣传教学档案的实际应用,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明晰教学档案的功用和价值。
(二)加强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是进行教学档案整理、归档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档案整合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树立现代的档案管理新理念,学会档案管理分类和整理方法、掌握管理新工具新方法和流程,建立档案管理规范化、档案数字化系统。转变守旧的库房管理模式,以资源管理模式统筹收纳,以用储存,盘活教学档案资源,结合实际工作,真正用起来,强化档案服务利用功能。
(三)以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档案应用。推进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纳入党校档案建设大格局,以档案网络化为基础,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推进资源数字化、信息标准化、服务网络化,使得档案信息可视化、可检索。加快同省市档案、网信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制定符合党校教学规律,适应教学服务的教学档案管理电子化系统,同时健全档案保密的安全保障体系,允许党校教职工以多途径、多元化获取方式,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自动化。
(四)加强教学管理档案制度性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档案制度建设,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教学资料档案,为教学、科研、资政提供服务。配备专用的教学档案柜,专项专存,专人负责,细化教学管理档案目标责任制考核,设定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归档时间,在管理体制、开发利用方面制定认定标准和评价细则,汇总报表要进行电子化处理,确保2年内信息可查,建立查阅登记制度,杜绝随意翻看和更改。
(五)建设教学管理档案的区块链。开发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应用程序,建立教学管理档案的区块链,节省消耗,促进档案管理进入良性循环。以区块链维度构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同庞大的教学管理档案数据库进行深度融合,提高协同效率,优化管理流程、降低时间资源成本、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要素的流动为党校教职员工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档案查询业务,提升教学档案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探索教学档案的区块链共享,实现跨区域、跨省市的共同维护和利用,推动在其他微管理领域的推广应用。
发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是检验当前教学质量水平的标尺和刻度,也是推动教学管理工作革新的持续动力。从思想认识上正视教学档案工作,加强制度化建设,抓实相关周边建设,能从根本上支撑教学、科研、资政,切实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