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芳
(浙江省杭州市西溪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1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备受各校语文教师的关注。有鉴于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不断提升中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表达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相互沟通,通过这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1]。例如,学生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与别人的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中学到更多知识,获得更多的能力。然后按学情和座位邻近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定组长,记录员等,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并宣布小组评比打分标准,以小组参与率和合作实效进行打分,最后评出优胜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先营造一种组内和组间竞争氛围,由此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接着布置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可借助小组学习的任务单,为学生提供支架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思考研读文本。在合作单的助力下,学生可以找到清晰地学习途径,为有效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合作情感的激发,小竞争氛围的营造,学习支架的铺设,使学生在浓厚和谐的环境中大胆讨论,积极合作,尽情展示。营造和谐愉悦的合作学习氛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为每位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设置了一个平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小组学习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还可以增强学生间互助互爱的情感,提高学生互学所长以及相互交流沟通的能力。为此,教师如何对学生分组,以及对不同分组方式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已成为这种教学方式的重中之重。以下提出几种分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一种分组方法: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学困生为一组,中等生为一组,优质生为一组,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学生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构建情境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行选择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分工完成任务时,优质生组负责课本剧的改编、策划,中等生负责表演者人员的分工,后进生组负责场景布置及道具准备。以学生能力的强弱来完成相应的任务。使得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进行分组,以使每个小组内成员能够均衡发展,以培养出学生间互学互助,各取所需的优质高能团队。最后,学生可以自由灵活的组队,不仅能调动学生共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能营造高质量教学环境来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阅读学习中,首先在小组内组织课文阅读,然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接着是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小组内的学习交流,一方面可以在语文阅读预习阶段搜集与其相关的资料;另一方面可以培养锻炼学生整体概括总结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渗透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2]。例如,教师在讲解《夸父逐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们科学地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发挥其优势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学生搜集夸父逐日的路线与迁移部落的时代背景,有的同学借助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视频,有的同学负责整理这些资料。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夸父带领部落大胆迁移的壮志豪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地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就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延伸:讨论“乱砍乱伐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从而也使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稳固。在这一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提升中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减轻了学习的压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让班级的学习气氛更加融洽。有鉴于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地创新和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