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彩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江苏 苏州 215101)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各个学科教师的青睐。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按着教材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采用生活化教学,用实际生活的案例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让学生懂得道德不只是停留在思想方面,也要付诸于实践当中,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太过理论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进行生活化教学可以将理论知识用生活中的案例为学生讲解,让学生可以轻松理解相关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会积极的思考与发言,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1]
2.1 科学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并且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就像一个强力磁铁,其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吸引过来,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道德与法治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课堂导入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便造成了整体教学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来导入课堂教学,用学生身边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2]
例如,在教学小学道德法治中《我的家在这里》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优秀的主题——“我的家”,引导学生想一想家庭中有什么家庭成员,家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来完成教师的问题。然后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为学生科学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学习质量。
2.2 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提升学会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然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为学生营造出理想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学习环境,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同学相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游戏氛围,结合课本中的游戏主题,为学生在黑板上画三个圆,每个圆对应站三个人,然他们蒙着眼睛在圆里依次画上鼻子、嘴巴与眼睛,其他学生在下面做裁判,然后看看哪个小组画的更加准确,用这样的教学氛围,来体现学生之间的相互陪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利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对于学生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样会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我的好邻居》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化教学,“无论我们的家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会有自己的邻居,但是邻里之间的关系却大不一样,有的关系非常好,还有一部分关系不怎么样,那么你们家与邻居关系是什么样的呢?”然后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原因。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生活中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利用生活化进行课堂导入、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很轻松的理解专业知识,使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在我们身边,并主动学习这门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