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劳动教育的创新和实践探析

2021-11-22 12:33李树兰
读与写 2021年21期
关键词:劳动法治道德

李树兰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 山东 东营 257000)

引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法制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树立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既能减父母的负担,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爱父母的良好美德。教师科学的将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还能够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1.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劳动教育意识,为学生引导前进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意识也在逐渐进步,在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较为深远。现如今社会需求综合性的人才,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要有更加专业的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品质,在社会中才能有立足之地。所以,教师应先提升自身的劳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渗透,从而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养成。例如,学生在学习“同伴与交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也应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一些劳动活动使学生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学生进入学校后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伴,学生之间朝夕相处几年,大家共同陪伴与学习,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逐渐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给孤寡老人送上温暖,有的学生为老人唱一支歌、有的学生为老人讲故事,还有的学生为老人打扫卫生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区老人的满脸笑容,学生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劳动的意义,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尊敬老人的品质,在活动中也加深了与同伴的感情,使班级气氛更加和谐。

2.结合教材内容,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虽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不断更新,但是劳动教育在此教材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所以,教师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劳动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意义,并且创新新颖的教学形式,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学生在学习“为父母分担”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习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的父母爱你们吗,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你们应该怎样体现爱自己的父母呢?”,通过教师这一系列的提问,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充分发挥想象,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将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表达出来,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探讨,学生都有了各自的答案,有的学生说“父母天天去工作,回到家不仅要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还要做家务,父母非常的辛苦”;有的学生说:“我的父母经常加班,还要给我清洗衣物,辅导我的功课,父母真的非常辛苦”。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你们应该这样回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哪些?”学生通过教学的提问,纷纷意识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明白我们美好的生活都是通过父母辛勤的双手换来的,更加懂得劳动的意义。学生也会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爱父母,为父母打一盆洗脚水,帮助父母捏捏肩捶捶背,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家务等等,学生也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回报父母的疼爱,父母一声声赞扬便是对孩子劳动付出的认可,学生会深刻意识到我劳动、我光荣的真正含义[1]。

3.体验活动,丰富情感,让学生“学会劳动”

为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要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我劳动、我快乐的理念。例如,学生在学习“这些东西哪里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大胆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学生的身亲见闻,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艰辛与光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农村,同学们一起下地劳作,帮助爷爷奶奶除草、收获粮食等等,学生通过辛苦的劳动刻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以及自豪感,也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勤俭节约的含义,学生的劳动意识也空前增强,劳动观念也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2]。

结语

综上所述,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深远。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劳动意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启发,在小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热爱劳动的种子,为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也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意志。

猜你喜欢
劳动法治道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