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建
(四川省华蓥市铜堡初级中学 四川 华蓥 638600)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重视课堂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全面培养,帮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学习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将德育教学思想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去,以此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成长。
道德与法治学科属于基础学科,是小学生阶段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有效培养,促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增强自身明辨是非的学习观念,这对帮助小学生明确正确的价值观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性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通过德育教学,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深入性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以此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1 利用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小学阶段,学生自制能力较弱,容易被周围环境或事物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利用名人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根据教材课本内容,将名人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当中来,通过课堂故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名人故事的学习,增强对教材内容德育部分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助性学习和思考,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内容时,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名人故事的角度来进行课堂导入,比如以历史名人的家乡为例,对地方民俗风情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对国家地方风土人情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凝聚力,以此来达到对学生的德育教学效果。
2.2 理论联系生活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延伸教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形式,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以及德育渗透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协商决定班级事务》一课内容时,在班级生活中班级事务和每一位学生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班级内部的重要决策需要班委会以及班级学生共同来协商决定。在学习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实际学习生活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针对班级事务开展一场真正的班级事务协商,采用民主的讨论方式,积极采纳班级学生意见,将德育教学理念逐渐渗透到学生班级生活当中去。
2.3 巧妙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的角度出发,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有针对性的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力求还原现实真实场景,结合教材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会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能力,最终将德育教学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从德育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例如在学习《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课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展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传统美德。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搀扶老人过马路等场景,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角色进行丰富,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想象力,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会传统美德知识,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这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总而言之,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名人故事、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以及巧妙利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以此来达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德育的最终教学目的,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