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在速度滑冰运动中,直道滑行是其基本技术之一,滑行中合理的技术姿势是上半身放松前倾,自然团身做到与冰面平行或高度略微超过臀部,同时腿部深屈,膝关节角度维持在90°~110°之间,踝关节维持在50°~70°,两臂放松置于背后,头部微微抬起。但在实际的速度滑冰运动过程中,直道滑行技术姿势会因运动员个人形态素质特点、滑行距离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差异。直道滑行技术的关键在于运动员掌控最为适合的蹬冰时间,在冰刀切入冰面获得牢固支点后,运动员需要在两腿交替的一瞬间完成最大用力蹬冰动作。
速度滑冰运动过程中,弯道滑行技术在姿势方面基本与直道滑行技术相同,但由于在弯道滑行过程中会受到向心力的影响,其动作也会出现很大差别。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进行弯道滑行时,身体会始终保持向左侧倾斜的状态,使用左脚外侧的刀刃和右脚内侧的刀刃进行蹬冰。同时弯道滑行过程中,存在一个维持时间较短的惯性滑行阶段,尤其是右脚的惯性滑行阶段时间尤为短暂,而在短距离速滑运动中,惯性滑行阶段几乎是不存在的。
速度滑冰运动的起跑对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具有极大的影响,当前常用的2种起跑方式为正面前脚点冰及侧面起跑,尤以前者深受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喜爱,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运动员在第一时间从初始的静止状态完成到快速滑行技术动作的转变。这一技术是将前脚的刀尖作为支撑点,后脚内刃需要完全着冰,两刀之间的距离间隔略微大于肩宽即可。运动员在面向前方准备起跑时,所采用的蹲屈姿势高度需要略微调高,从而确保运动员的重心位置在两脚之间。在起动的过程中,大腿高抬,上半身保持前倾状态,在冰刀着冰时,紧紧切住冰面。
速度滑冰运动员频繁进行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凭借更好的状态在比赛中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而从当前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看,对速度滑冰运动成绩有影响的因素以心理和身体素质两个层面占比最大。而身体素质主要是指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水平,简单来说,就是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技能和运动过程中的素质能力。在当前速度滑冰运动受到国际范围重视的前提下,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都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各个国家的速度滑冰技术和战术布局基本已经提高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在这种外部技术、环境因素不足以主宰比赛胜负的前提下,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差异必然会影响成绩的优劣,而体能训练的开展则是为了在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同时,将彼此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优秀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其身体素质必须要全面发展,这意味着速度、耐力、力量等方面都需要有较大的发展和进步,除了全面掌握速度滑行技术之外,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体能及优秀的意志品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速度滑冰运动,对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素质要求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中短距离的速度滑冰运动过程中培养运动员优秀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关速度滑冰运动的各种技术和器材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及发展,这也就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运动强国所取得的速度滑冰运动成绩几乎不相上下,并且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自身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通过合理地开展体能训练,教练人员可以在有效安排训练量的前提下,使运动员拥有强大的内心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有效地培养出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训练过程中,训练方式的科学与否是能否取得既定训练效果的重要保障。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任何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都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相应的损伤,并且当前的技术条件也无法完全避免因训练带来的损伤。为此,只有通过科学化的合理训练,才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的损伤。在速度滑冰运动的训练过程中,训练的持续时长和间隔需要在有效评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极限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安排,以此来有效地达到速度滑冰运动训练的真实目的。除此之外,运动员还需要学会保存自身的体力,从而保障身体素质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只有如此,才能够以更为良好的状态面对各种比赛,这些都是可以借助体能训练的有效落实来实现的。科学、合理地规划落实体能训练工作,可以确保运动员在维持理想比赛成绩的前提下克服运动中产生的诸多困难,同时在延长运动人员自身的运动生涯上也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力量训练,是确保运动员力量指标素质满足有关规范要求的前提,并为其体能的提高提供支撑。而对于速度滑冰运动来说,在比赛过程中发力最多的部位就是腿部,这意味着只有运动员拥有强大的腿部力量,才可保障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更快。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训练方式包括如下几种。第一,静力练习方式。这种方式是使用较大的基础负荷量并维持递增负荷数量不变来进行相应的腿部力量练习。运动人员自身负重负荷数值提高也就意味着肌肉的感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冲动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如此一来大脑皮层指挥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的兴奋度也能够得到逐渐提高。如果运动员经常性地接受这种刺激,就可以在有效提升神经兴奋强度的前提下,确保更多的肌肉纤维可以参与到肌肉运动中,以此来实现集中最大力量并持续提升的目标。第二,重复训练法。这种训练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运动员自身肌肉力量的增加作为基础,进而不断地提高负荷量,运动员能够重复更多次数表明运动员自身的力量达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进一步增加负荷的重量。这种方式可以在有效加快运动员新陈代谢及优化肢体协调性的前提下,强化支撑运动器官的能力,最终能够达到肌肉力量迅速且显著提高的目标。除此之外,短促强度法也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力量训练方式。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所采用的负荷强度通常维持在运动员自身最大承受量的60%~85%,而且训练过程中需要有一个负荷强度逐渐加大的准备环节。一般而言,以40%左右的负荷强度作为起始点,随后开始逐渐加大。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运动员最大承受量的60%~85%负荷强度时,在每一周的训练过程中,需要穿插安排以运动员最大承受量90%~100%的负荷强度进行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更为强大的神经冲动,动员身体内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到训练和比赛中,并且在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提高上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此外,重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与负荷强度之间应为反比例增减,而且出于肌肉内细胞协调功能的完善来发展肌肉最大力量的考虑,完成每一个动作的时间需要控制在1.5~2.5s之内,如果想要通过肌肉体积的增大来强化肌肉的最大力量,其动作完成速度可以控制在4~6s之内。
速度滑冰运动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在于滑冰的速度,有鉴于此,体能训练工作中也需要注重运动员滑行速度的持续提升。其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运动员前进的具体距离,而决定运动员滑冰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运动人员的反应能力和动作快慢,其中反应能力是指运动员对比赛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这意味着运动员只有具备较为优秀的快速反应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处理这些突发情况,反应能力同样可以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得以提升。在进行陆地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21~30m坡路起跑的方式,且技术动作确保与冰上训练完全相同,若在冰面上开展相应的体能训练工作,则可以将蹬冰速度训练加入其中。另外,动作快慢是指完成标准滑冰运动技巧需要的单位时长,这一要素的主要诱因是反应能力及运动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
一般和专项耐力是速度滑冰运动比赛中所需耐力的2个方面,一般耐力就是一般化的运动员身体训练组成部分,同时一般耐力对运动员自身的机体工作能力和健康程度具有决定作用,身体练习和专项身体练习均可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一般耐力。一般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一般耐力训练方式是强度中等的长距离滑跑。专项耐力则是不同速度滑冰竞赛项目需要的耐力,包括有氧、非乳酸能无氧、乳酸能无氧3种耐力类型。但在开展耐力训练时,需要注意专项的耐力训练要维持一般性质耐力训练的绝对速度数值。
速度滑冰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现代化的速度滑冰运动中,我国也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成绩。未来进一步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项目成绩,需要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这就需要依赖于体能训练中的力量、速度和耐力三大方面素质的训练,方可在有效培养运动人员优秀意志品质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其身体素质,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各项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