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成都 610200)
各行各业的不断升级与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酒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创新型酒店、功能型酒店相继出现,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转变。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未来酒店管理人才的摇篮,高校应注意培养符合当今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构建专业的教学模式,对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文章将分析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新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酒店核心主要集中在酒店服务大厅、酒店房源及酒店提供的各式餐饮上。近年来,人们的物质条件更加优越,对酒店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高,主题式酒店、智能型酒店不断推出,酒店行业市场更加广阔。这就要求酒店管理层制定创新方案,研发新型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酒店文化。酒店核心竞争力的转变使酒店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要求,而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正是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
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新型信息技术的引进,使酒店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由原本的线下营销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营销。线上销售需要酒店投入更多的精力,加大酒店的宣传,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人员具有前卫的管理思想,打造独具特色的酒店文化,制定创新方案,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高校的目标是培养综合型技术人才,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课堂授课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课程的模式更加多样化。目前,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践体系不完善,实验考核机制不严谨,实践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差距大等。这些因素降低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中的预期效果不符。因此,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实施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目前,实践课程仍然处于从属地位,主要通过技能训练、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同时,许多学生不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仅仅是模拟情景,认为课堂理论知识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实践课程只是配套的工具,这一现状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基础技能为主,主要是进行技能训练,如物品摆放、房间陈设等。而实际的酒店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拥有过硬的基础技能,还要求酒店管理人才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需要拥有创新思维[2]。
考核是检验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理论及实践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开展考核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习,还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基础技能水平、综合表现等来进行评价的,评价内容较为浅显,并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因此要将“双创”精神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时刻以培养“双创”能力为前提,合理分配教学任务,组织实践活动,形成规范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要构建实训平台,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持。实训平台的建立应该包括实践教学中需要的案例、活动场所、材料设施等。基于此,实训平台的搭建要设立四大模块,实训案例库的建设、实训项目库的建设、实训教材库的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3],具体如下。
3.2.1 实训案例库的建设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了给市场提供符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应该搭建来自企业的专业案例库,通过对企业各个岗位工作进行考察并撰写成案例库,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使用企业案例使学生了解目前酒店管理工作的真实现状,对案例进行小组分析,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进行仿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深化学生的体验。
3.2.2 实训项目库的建设
要将酒店各项工作转化为各个项目,搭建项目库,明确项目的培养目的及内容,写明各个项目需要做好的准备、操作的流程及考核的方法。
3.2.3 实训教材库的建设
目前,教材主要以理论指导为主,缺乏实践内容的编撰,而仅靠教师实践课堂上的讲解示范,学生很难掌握要点,因此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建立相适应的实训教材库,积极运用互联网资源,通过图片、视频、PowerPoint 等多种模式建立网络资源库,供学生参考。
3.2.4 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一般是在校内进行的,但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只靠校内实践是不够的。因此,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机会,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训教学活动是整个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活动要囊括各项技能的锻炼培养,推进人才的多方向发展。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可通过专业分项技能训练、酒店运营管理培训、创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来打造“双创”型管理人才,强化学生的交流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专项技能,将各项工作项目化,使学生进行周期性实践。
3.3.1 专业分项技能培训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多项技能,如沏茶、调酒、煮咖啡等餐饮技术,客房摆设、清洁养护等基础技术,服务交流、引导介绍等前台技巧。因此,在设置教学活动时,要保证各项技能训练的课时及质量,并进行严格的考核[4]。
3.3.2 酒店运营管理培训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分项技能为主,对运营管理方面的培训欠缺,通过酒店运营管理培训,能够使学生掌握酒店的经营模式及运营规律,设置情景模拟,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包括5 个岗位,分别为财务、人力、客房、餐饮娱乐、营销,各组学生分配好角色后进行酒店运营设计,包括酒店的基本功能、创新项目、餐饮种类、房价、营销等多个方面,建立运营管理体系。这一环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能够加深对酒店运营工作的认识。
3.3.3 创业实践
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使学生可以在学校内布设奶茶店、餐饮吧等,为学生提供初始资金。学生组队设计方案,采买材料并进行运营,创业周期为一个月,一个月后提交成果并进行资金核算,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5]。
3.3.4 企业顶岗实践
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并在企业中聘请导师,使其为学生的实践工作提供跟踪指导,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反馈。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可以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同岗位要设置不同的实践规范及流程,实践导师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引进一体化实践管理系统,建立线上交流平台,使学生通过平台可以联系企业与导师,实践数据能够被记录,导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模式不断完善,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高校应该加深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进企业实习的机会,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文章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实践体系不够完善,实践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差距大,实践考核机制不严谨。针对教学现状,文章提出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明确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前提、平台支撑、主体及制度保障。在进行教学实践时,要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核心,通过构建实训平台,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持;做好实践活动的设计,加强专业分项技能训练、酒店运营管理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条件及企业顶岗实习,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运用。
综上所述,构建新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体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职业技能。高校要构建新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