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仝其宾,谢冬冬
(商丘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校企合作模式,即高校和企业之间密切合作,以良好的组织形式,结合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水平,提升学生素质及能力,是现代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积极探析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实现工程人才培养,对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伴随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各种新型工艺及技术也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对于相关人才也有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这样则会使不少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还未过试用期就被企业辞退。通过调查现代企业,笔者了解到之所以毕业生的辞退率较高,主要因为许多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合作意识以及技能水平等方面均有待提升[1],且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工作素养及能力等方面也有着较高的要求。毕业生素养与高校人才培养水平之间具有重要联系,高校如果缺乏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沟通,那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则不具备针对性,所以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工程人才培养十分必要。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符合现代企业对工程人才的要求。对高校来说,实施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可以强化与企业间的沟通,使企业参与到高校的课程开发中,以改革和完善课程内容,提升现代教育成效,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和技能素质。而对现代企业来说,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使表现优异的毕业生到企业中参加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并且能够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来开展企业内部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校企合作要遵循优势互补、真诚互信、校企互惠、校企互动等原则,从而真正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效果,具体如下。
高校和企业二者均具备自身的独特优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培养工程人才的过程中,现代企业可以企业各项人才需求为重点,与高校共同制定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使得人才可在校园中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再到现代企业中加以实践[2]。以科研层面来分析,企业可以提供科研资金,共同申报课题,高校还能针对现代企业的真实状况来促进课题研究,并把最终的科研结果有偿转让给现代企业。
校企合作要以真诚互信作为重要前提,这样更利于校企合作模式发挥作用,实现共同培育工程人才的目标。
互惠原则为校企合作需遵循的主要原则,唯有保障双方均可得到利益,才可确保合作关系具备可靠性和持久性。因此,应坚持校企互惠原则,合理处理双方的利益关系。
校企互动是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基础。高校和企业双方要积极互动,构建双方的联系人制度,在合作期间若发现问题,则应进行有效解决,以此来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性。
高校通过发挥咨询委员会的作用,能够保障工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也可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提供参考,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也能够有的放矢,明显提高学生日后的就业水平[3]。咨询委员会为高校发展阶段的重要组织,切实发挥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有利于推动高校进行专业建设,保障学生顺利就业。
高校和企业可开展校企契约式合作,在合作方式、培养模式上应有确定的目标,明确合作内容,保证双方的合作权益。高校和企业应按照约定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企业和高校可签订合作协议,规范合作行为,确保校企合作的可靠性,防止出现短视行为。校企合作内容上,可进行订单培养和开设冠名班等,使企业参与高校的专业建设,而高校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及技能提升空间,也可合作开发产品等。还可以设置企业基金,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或是生活困难的学生予以一定的物质激励。高校和企业的契约合作关系可作为高校和企业长久合作的一项重要保证,唯有构建良好的契约合作关系,才更利于获得利益,提高工程人才培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
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应涵盖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集中实践等,打造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堂模式。比如,专业教育以对学生的软件开发,计算机、电子技术、数学等理论知识的教育引导为主,通识教育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创新创业与集中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及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为主。还可以通过必修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其中,基础知识学习内容包括数据库、程序设计、工程软件等专业化、核心化的知识,而选修课内容则包括当前企业中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培训,使工程人才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拓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奠定基础。
高校和企业可开展多类型实践项目合作,持续提高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水平、创业意识以及技能素质,保障工程人才的培养效果,具体如下。①邀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员来高校开展讲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对学科新方向的了解。②提供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到企业中实习,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5]。③企业可以让骨干人员至高校中进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水平。④高校和企业共同举办技能大赛,让企业派出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相关技能。
校企合作大背景下,高校可以与校外合作企业签约,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企业中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上岗培训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专业实习和综合实训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找准自身学习和工作的方向,激发学生的斗志。此外,合作实践基地也为学生的学业创新提供了环境。高校还可以与企业联合举办人工智能挑战大赛、作品设计大赛等,通过以赛代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也可对学生在大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6]。
高校可与企业共建线上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技术问答、系列课程线上学习等模块。专业教师、企业实习教师入驻平台,辅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学生可以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在线沟通或留言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师生的问答也可以在共享平台呈现,所有平台内的学生都可以学习参考,通过这一方式提高师生、生生互动,增加学生对工程知识的理解能力。高校还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拓展教育内容,确保工程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也可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助推工程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解决高校教育和社会实际需求脱离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渠道。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工程人才,可以真正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水平,确保高校的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使人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也利于其实现个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