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北京 100083)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在新形势下的问题与路径。
1.2.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通过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平台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中文文献,使用并集的方式,检索到多篇文献可为研究的基础框架、理论支撑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1.2.2 访谈法
研究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大学体育教育专家、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相关学者和体育教师等进行访谈。每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在30~40min不等,线上访谈使用腾讯会议、钉钉、微信等移动办公平台进行。访谈结果结合文献基础,为研究的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新形势下我国各学龄段都强调素质教育及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可以朝着时间思政教育、身体机能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三者有机结合方向转型,让大学生能够在更加自由和平等的环境中不仅可以掌握体育技能、知识,还可以实现自我人格的完整教育[1]。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我国也处于社会主义转型阶段,国际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对高等教育事业产生着诸多的不确定影响。大学体育教学在特殊的环境中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才能够在新的环境之中不断发挥自身的建设性作用,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贡献自己的价值与力量[2]。
当前,我国各学龄段都强调以素质教育为主导开展各学科的实际教学工作,这就明确了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对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与体育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主动引导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在实际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没有做好相应的体育教学准备工作,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大学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较为匮乏。通过访谈发现,大学体育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对于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有时还没有学生了解的多,对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解也是十分浅显。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田径专业出身,即使是带有项目背景的教师,其专业背景也不够牢靠,这就使得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没有办法讲解清晰所要教授的体育知识和其背后的理论逻辑,难以真正地让学生获得科学的、系统的体育指导,这也是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3]。
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使用的观念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到一线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可以清晰地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有一部分教师主要是以灌输式和讲解式的教学手段为主,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过于关注传统知识的传授,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踩点”,即踩到教授的知识点即可。以上这些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不助于学生达到锻炼身体和健全学生的完全人格,也没有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
我国目前在高校设置的体育课程较少,大多以体育俱乐部或其他形式来弥补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较为单一的现状。但是体育课程内容是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的主要方式和来源,大学体育课程的丰富化对各项体育教学实践工作具有实际的意义。而在访谈中发现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际的课程内容设置呈现出偏实践化、偏大众化、偏效用化的特点,即高校体育教学在课程内容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比少,所教授项目过于大众,体育课程的教授目的性较强等特点。
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经常面临这样的质问:“体育课有啥用?学生找工作用得到吗?”“体测之前练一练就行了,何必较真呢”“体育课就是学生自己放松学习压力的时候”等。这些都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体育教学或者说体育的本体功能和延伸功能都逐渐被弱化。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不但导致体育教学的功能缺失,而且促使很多一线体育教师也逐渐开始怀疑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是否具有实际的意义。高校体育教学功效的弱化是催发体育教学走向极端的重要原因之一。
任何事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任何选择也有选择其的正当理由。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都有其自身的目的,可能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的不同,所要求的强度和方式也是不同的。大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目的都是为了换取必修课学分,还有一少部分学生是为了减肥,而真正将体育当作一种习惯和兴趣去培养的学生占比不高。不能将体育课程作为一种兴趣并渐渐喜欢上体育课,这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在最后体育考试的时候考及格就行,并不会关心体育技能学习本身,不会考虑自己每天有多少的进步。从某种侧面看,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动机都有待商榷,大部分都带有一定的功利心[4]。
理论与实践是并存与共的,没有强大的理论指导,实际的一线体育教学工作很难正常展开。相较于其他的大学科目,体育课程在大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也是很多体育教师忽视体育课程理论性的原因之一。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定期开展体育组学科理论汇报和竞赛活动,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具有丰富大学体育教学经验的地区和高校学习,定期组织年轻教师到有组织的体育师资培训班进行持续的深造,以此来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水平[5]。
教学管理不仅是教务人员的事情,也是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面临的议题,因为这涉及到教学方法实施的效力如何。在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帮助体育教师关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论证后将其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扭转当前的教学方法落后的局面迫在眉睫,这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升知识、技能的接受水平,同时高校的课堂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且大部分都已经成年,在体育课的组织过程中“好教”也“不好教”,所以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纪律工作,并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进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从教育部到学校教师,各个层面都应该关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设置,分析新形势下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才是科学合理、适应时代发展、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不同个体在面对不同教学内容时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这也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6]。
当前,有部分省份和地市区提升了体育学科在中考中的占比,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体育科目的地位。但是将体育科目纳入到全国高考体系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障碍,将体育课纳入到高考中可以引起全社会对体育的关注,进而刺激大学对体育的重视。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其体育成绩,这种硬性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这4个方面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大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源动力。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时候,个性化教学方式全面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这是个性化教学的有益尝试。很多时候受限于空间和时间,一些体育教学工作很难开展,比如线下教学想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这样一件小事就由于课时受限而无法开展。而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让其成为了现实,合理分配学时,将科学技术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之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学习体育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7]。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革工作。该研究旨在提升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其特定的目的和意义,同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面临着教师理论知识匮乏、教学方法落伍、课程内容设置单一、体育教学功效淡化和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不纯等客观问题。为此,丰富高校体育教师理论知识、转变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提高体育科目考试分值和个性化教学等路径措施是不二之选。